往期回顾
2022年10月11日
新闻内容
第A4版: 要闻
关注精神卫生 共享美好生活
○记者 王灿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为“营造良好环境,共助心理健康”。近年来,我国精神疾病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据统计,在我国,约有16%-17%的人饱受各类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的困扰,由精神障碍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所有非传染性疾病负担的13%,精神卫生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健康问题。常见的精神疾病有哪些?它们分别有什么症状表现?哪些人易患精神疾病?不同年龄段的精神疾病患者又该如何走出困境呢?10月9日,记者采访了区精神卫生中心心理服务中心主任唐家林,请他进行了解答。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导致各种心理应激因素急剧增加,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唐家林说:“相对于身体健康来说的,精神卫生主要包括个体的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的健康状况。精神疾病是在各种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以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精神疾病多由遗传、早年生活经历、现实因素导致
  常见精神疾病包括焦虑、抑郁、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等,通常由遗传因素、早年生活经历、情感失败或生活失意等现实因素导致。其中,焦虑通常表现为睡眠不好、手抖、心慌、头昏、注意力无法集中、烦躁等;抑郁通常表现为心情低落、开心不起来、兴趣丧失、不想做事情、自责自罪、自我贬低、自杀意念、早醒等;人格障碍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其人格在内容上、质上或整个人格方面异常,不但妨碍了他们的情感和意志活动,还破坏了其行为的目的性和统一性,给人以与众不同的特异感觉,特别是在待人接物方面表现尤为突出;精神分裂通常表现为幻觉、妄想,且不能自我意识。
  由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压力,青少年与中年职场人士也成了当前我国精神疾病的高发人群,焦虑、抑郁的风险较高。根据2021年权威数据显示,抑郁症的全球患者超过3.5亿,其中,我国就有5400万人,占到我国总人口数的4.2%。那么,人们又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上精神疾病呢?
  唐家林说:“我们可以从睡眠、食欲、兴趣、心境、躯体感觉等方面来判断自己是否患上精神疾病。当出现睡觉异常、食欲减弱或增强、兴趣降低、不想做事情、情绪低落、烦躁、心慌、头昏、肌肉痛等症状时,我们就要注意,这可能都是患上精神疾病的前期表现。”

不同年龄段的人应选择不同方式预防精神疾病
  当前,精神卫生问题不容忽视,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非常重要。唐家林表示,不同年龄段的人应该选择不同的方式来预防精神疾病。针对儿童或青少年,家长应该主动承担起维护孩子心理健康的责任,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情感上的支持,帮助他们疏导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愉快的生活状态;成人应该有清晰的自我认知,接纳自身的局限,不过度跟他人比较,提升自身的人格修养,接纳生活不如意的事情,以平常心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也可通过运动、听音乐、深呼吸、倾诉等方式释放情绪。
  同时,唐家林还提醒广大市民,当发现自己有疑似精神疾病的症状时,一定不能讳疾忌医,应尽快去医院接受专业治疗,以免因精神疾病对身体造成更大伤害,甚至威胁到家庭成员和社会的安全。对于精神疾病的治疗,可以采用医学、心理学和物理学等综合治疗方法。患者家属也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病人,做到思想上重视、生活上关心、尊重患者的意愿、注意患者的安全,帮助患者早日战胜疾病,回归正常生活。

上一篇 返回 下一篇

备案号:渝ICP备08002051号
《合川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地址:合川区南园路225号 邮编:401520
新闻热线:42740168 投稿信箱:hcbs11@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