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探索标准和流程夯实“稳”的根基
为切实保障好农民的根本利益,合川区针对土地承包主体资格不清晰、权利不明确、程序不透明等问题,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标准和流程,确保农民依法享有土地承包权。
建立资格参考标准。在广泛宣传、深入调查、全面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研究制定“7+9”延包资格参考标准,明确“7条”肯定性标准和“9条”否定性标准,实现对人员资格的精准界定、依法界定。
建立分类施策机制。按家庭成员是否具备延包资格,把农户划分成“整户有权”“部分有权”和“整户无权”三类,按是否调整“土地”将农户划分为“原地原户”“机动地补差”和“收地或部分收地”三类,分类施策,精准推进,确保承包关系长久稳定。
建立民主决策制度。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建立“三会议两公示两审核”延包程序,推行“八步工作法”,切实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万物土中生,寸土如寸金。合川区地形以丘陵为主,人多地少,矛盾较为突出。为促进土地资源配置公平,合川区在承包地退出、机动地调整、富余地转让等方面下功夫,有力保障了全区36.3万农户农村土地承包合法权益。
建立承包地退出机制。秉持“两不变”原则,制定《合川区承包地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办法》,鼓励5类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农村承包地,其退出土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回,有效解决耕地不足的问题。
建立机动地调整机制。探索开展“机动地补差”处置方式,以“四类机动地”(集体经济组织预留的机动地、开垦新增耕地、土地整治增加耕地、发包方依法收回或承包方自愿交回的耕地)为来源,按人地矛盾突出程度排出优先顺序,重点解决三峡移民、无地户和人多地少特别突出农户的土地问题。
建立富余地转让机制。积极盘活利用部分农户富余耕地,积极引导耕地较多农户向耕地较少农户转让部分耕地经营权。同时,对承包人长期在外务工的耕地,通过劳务置换方式将土地暂时转让给有土地需求的农户代耕代种,收益归耕种人所有,有效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试点开展以来,试点村人多地少户数占比从30%下降到8.5%。
创新经营模式 激发“活”的动能
合川区在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原则下,创新土地流转经营模式,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切实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精准性和利用效率,不断拓宽强镇带村、强村富民新路径。
探索“小集中”互换并地。鼓励农户间在依法自愿有偿前提下对土地进行自由流转,实现土地连片种植,解决一户几块田、地块小机械作业难、种植管理费用大等问题,有效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问题。试点开展以来,2个试点村近80亩土地实现“小并大,零并整”,有效实现了农户适度规模经营。
探索“承包权不变,经营权连片”。针对部分农户流转给新型经营主体的零散土地被集中整治,探索采取“承包权不变,经营权连片”方式,实行动账不动地,有效解决土地到期后流转衔接、终止流转和经营权抵押等问题,促进农村土地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发展。试点以来,妥善解决了2个试点村3694亩土地的权益分配问题,涉及流转土地租金收益126.5万元。
探索“多元化”适度规模经营。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土地整治等项目,通过返租的形式实现农户撂荒地或“四荒”地集中连片,并建成设施完备的种植养殖产业基地,将其划分为300—500亩的适度规模,经营权流转给企业或成立合作社自主经营,用于发展柑橘、葡萄、枇杷以及蔬菜等特色高效产业,收益按约定分配,切实提升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和价值,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合川区将在全区范围内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为积极探索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效具体实现形式提供好合川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