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人在互联网上晒出大爷、大妈在健身房中轻松“举铁”的视频,引起一些人的共鸣。有人留言道:“相比之下,我过的才是老年生活。”今年重阳节期间,某打车平台发布的助老打车数据报告显示,健身房是老年人经常去往的目的地之一。不过根据报道,一些健身房还没有做好接待老年人的准备,有多家健身房曾将老年人“拒之门外”。
据媒体报道,不少健身房对老年人设置了“限入门槛”,拒绝年龄超过60周岁者进场锻炼。诚然,作为经营性场所,健身房设置年龄限制,有基于防范风险的考量。但在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将老年人“拒之门外”,既不利于帮助老年人健康安度晚年,也让企业失去了老年人这个消费群体,影响了自身的发展。
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8亿,占总人口的19.8%;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4.9%。老年人的健身需求较大。为此,今年6月,体育总局等5部门印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方案》提出,加强适老化健身设施配置,各地新建健身设施项目原则上应百分百配置老年人健身设施,公共体育场馆应百分百提供老年人健身活动场所。
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的同时,市场化健身房也需要“适老化”。
首先,厘清责任边界。有人指出,虽然高龄群体在进行健身时,更容易发生意外,但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并不代表无限保护义务,是否构成侵权及承担赔偿责任需要法律上严格的界定且有相应证据支持。只要责任人尽到全面的安全保障义务,就不用承担侵权责任。
其次,有效化解风险。考虑到老年人身体情况,单独训练会有较大的受伤风险,可以考虑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健身教练进行一对一辅导。老年人健身前可先做体测,根据体测数据有针对性地制定训练计划,在有效锻炼的同时避免受伤。购买公共场所责任险,可以帮助健身房经营者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和责任纠纷。
最后,提供个性服务。老年人健身需求是亟待开发的“蓝海”。此前,上海市就出现了为老年人专门打造的“银发健身房”,所有器材均是为老年人定制的适老化器材,设置有氧心肺、体质检测、微循环促进等功能区,为老年人提供慢病运动干预、科学指导等服务;而且,月卡价格不足百元。有关方面应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介入,通过市场细分和差异化竞争,打造老年人专属的健身场所,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据《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