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我国古代便有“冬藏”的说法,在《千字文》里,“冬藏”是指冬季农家把收获之物贮藏起来。但其实,中医里也有“冬藏”。“冬藏”与“冬补”都是冬季养生的重要手段。中医里的“冬藏”与“冬补”指什么?“冬藏”应该藏什么?“冬补”又该怎么补?近日,记者采访了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主治医师陈晓庆,请她进行了解答。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不断提升,传统养生方式也逐渐成为大众的选择。万物有理,四时有序。不同的季节也需要采取不同的养生方式,“冬藏”和“冬补”就是冬季养生的重要方式。
“冬藏”要藏好精气、心神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阳光。”从立冬到立春前这三个月是冬季,此时天寒地冻,阳气潜藏地下深处,无法自地上而出来缓和冬寒,所以人体要闭藏起来以度过寒冬。
陈晓庆说:“‘冬藏’是指人们将一年里收获的粮食藏于家中,用于度过漫漫寒冬,还指人们休养生息,藏好精气、心神。”那具体应该怎么藏呢?陈晓庆介绍,冬季需做好五藏——藏被窝、藏情绪、藏运动、藏食物、藏热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做到早睡晚起,等日头出来再起床;注意保暖,居住环境应避寒保暖,及时添衣加被,保持体温;适量运动,但运动是要做到汗不出皮肤,不过度运动流汗伤身,可选择慢跑、散步、太极拳、八段锦、健身操等出汗量不大的运动;多晒太阳,冬季的太阳非常柔和,多晒太阳可以调节人体的心情,补充人体的阳气。同时,我们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要因为天气寒冷而影响心情。
“冬补”应选择温阳散寒、固肾敛藏、补养精气的食物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季养生,除了“藏”好之外,还可以进补一些温阳散寒、固肾敛藏、补养精气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红枣、枸杞等。
陈晓庆说:“‘十一月、十二月,冰交地气合人气在肾。’此时应补益肾之精气。可以通过食疗进补温阳之品,我比较推荐的是当归附子羊肉汤。”
当归附子羊肉汤有温补气血、补虚祛寒的功效,用于体虚怕冷、腰酸腿痛、易感冒等人群。当归附子羊肉汤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准备羊肉750克、熟附子4~5克、当归10克、甘草片10克,生姜、八角和桂皮少许。将羊肉洗净、切块,熟附子、当归、甘草片、生姜分别用清水洗净,去皮后的生姜用刀背拍碎,然后将备用料一齐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慢火煲3小时,调味便可食用。需要注意的是,本食疗方补阳之力较强,不宜长期食用。此外,阴虚体质人群可食用银耳、百合、莲子等食物中和本方的燥热之性。
除了食物进补之外,冬季还可以选择足浴、艾灸、三九贴等方式来养生。陈晓庆介绍,睡前泡脚可以保护阳气、促进足部血液循环、刺激足部穴位经络,可用清水或加艾叶、桂枝、干姜、花椒等温热之品。
艾灸可选穴足三里、涌泉、神阙,艾灸时间选择上午九点到十二点最宜,艾灸时间以15至20分钟为宜,避免烫伤,注意灸后不宜立即洗澡。
三九贴是指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在农历“三九”期间,选用具有辛散温通的药物,在特定穴位进行贴敷,以气相应、以味相感,通过药物对穴位的温热刺激,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温通经络,散寒祛痰以护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调理亚健康等。今年的三九加强贴时间为2024年1月18日至2024年2月3日。贴敷时间宜在上午,一般成人贴敷6至8小时,儿童贴敷2至4小时,根据个体差异,贴敷时间也可以做适当调整。贴敷期间,慎食辛辣、海鲜、羊肉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