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因皮肤瘙痒而难以入眠、白日因皮损而落寞自卑。你知道吗?现在很多患者正为皮肤科“一号疾病”——特应性皮炎而困扰。什么是特应性皮炎?它的临床表现有哪些?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9月19日,记者采访了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美容科副主任医师彭燕,请她进行了解答。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最基本的特征是皮肤干燥、慢性湿疹样皮损和明显瘙痒。”彭燕说。数据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特应性皮炎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了解特应性皮炎这种疾病也变得尤为重要。
病因多与遗传、环境、免疫因素有关
找准病因才能切断病源、治好病体。特应性皮炎的病因主要分为三种: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彭燕告诉记者:“父母等家族成员有过敏性疾病史是患上特应性皮炎最大的风险因素,这也是在临床判断特应性皮炎,着重询问患者及患者亲属有无过敏性鼻炎、哮喘、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病史的原因。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变化、生活方式改变、不正确的洗浴、感染原和变应原刺激等。免疫因素主要与Th2型炎症有关,Th2型炎症是特应性皮炎的基本特征。同时,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也对特应性皮炎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特应性皮炎多发于各年龄段,无论是刚出生的小宝宝还是老年人都可能会患上这种疾病,不同年龄段的人发病的症状表现也不同。
从出生至2岁的婴儿主要症状表现为皮损、皮疹。皮损多分布于两侧面颊、额头和头皮,皮疹主要表现为急性湿疹,如面部红斑、丘疹、渗出,后逐渐蔓延至四肢伸侧。2岁至12岁儿童所患的特应性皮炎多由婴儿期演变而来,也可不经过婴儿期而发生,多发生于面颈、肘窝、腘窝和小腿伸侧,以亚急性和慢性皮损为主要表现,皮疹往往干燥肥厚,有明显苔藓样变。12岁至60岁青少年与中年的皮损与儿童期类似,也以亚急性和慢性皮炎为主,主要发生在肘窝、腘窝、颈前等部位,也会发生在躯干、四肢、面部、手部,大部分呈干燥、肥厚性皮炎损害,部分患者也会表现为痒疹样。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近几年来逐渐被重视的一个特殊群体,此群体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皮疹广泛出现,甚至会出现红皮病。
此外,特应性皮炎患者也有一些特征性的表现,如皮肤干燥、鱼鳞病、毛周角化、掌纹症、手足部皮炎、湿疹、眼睑湿疹、乳头湿疹、唇炎、复发性结膜炎、眶下褶痕、鼻下和耳根皱褶处湿疹、眶周黑晕、白色糠疹、出汗时瘙痒、对羊毛敏感、过度虫咬反应等。部分患者会同时患有其他过敏性疾病,特别常见的有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结膜炎,并且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临床症状个体差异大
当患者出现疑似特应性皮炎症状时,应该如何进行检查诊断呢?彭燕介绍说,当患者表现为湿疹样皮损,临床医生应怀疑有特应性皮炎的可能,需详细询问病史、家族史,结合临床表现和全面体检进行诊断,必要时需进行相关检测。
特应性皮炎的诊断,目前国际上常用Williams标准,即满足主要标准和次要标准中的3条或以上,便可确诊为特应性皮炎。主要标准即皮肤瘙痒。次要标准包括2岁以前发病(4岁以下儿童不适用);屈侧皮肤受累史(包括肘窝、腘窝、踝前、眼周或颈周);有全身皮肤干燥史;个人史中存在其他过敏性疾病,如哮喘或花粉症,或一级亲属中有过敏性疾病史;有可见的身体屈侧皮炎(4岁以下儿童包括颊部、前额和远端肢体湿疹)。
因特应性皮炎临床症状个体差异大,如果确诊就应到正规医院皮肤科规范治疗。彭燕说:“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可外用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严重者可系统使用药物。”
除了接受规范治疗之外,特应性皮炎患者还应做好日常护理,避免各类化学、机械刺激,及时清除汗液对皮肤的刺激,洗浴水温不宜过高、频次不宜过密、时间不宜过长,尽量使用低敏无刺激的洁肤用品,沐浴结束擦干皮肤后即刻外用保温剂、润肤剂。建议穿宽松、棉质、浅色的衣服,按照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过度干燥和高温等刺激,控制环境中致敏物,如尘螨、动物皮屑、花粉等。
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易干燥引起瘙痒,外用保湿润肤剂有助于恢复皮肤屏障功能,缓解瘙痒,建议多次足量使用,儿童每周用量至少100g克,成人每周用量250克。冬季可根据皮肤干燥情况可选用富含脂类的润肤剂。
饮食方面,要尽量避免食用致敏食物,但不建议过度忌口,建议做好饮食记录,若食物和皮疹间的因果关系明确,建议避食4至6周,观察皮疹改善情况,避免饮酒和辛辣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