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隆兴镇将继续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建设现代化区域节点小城镇目标,精准聚焦、真抓实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
聚焦产业发展,全面提质产业振兴。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必须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基点上,科学有序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一是守住粮食安全。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抓好撂荒地整治及后续管理,统筹推进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依托农事服务中心不断拓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大力推广复合种植、稻油轮作、稻渔综合种养等模式,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生产便捷性,激发群众种粮动力。二是推进融合发展。围绕“中国油橄榄博览园”战略定位,全力推进油橄榄国家储备林项目落实落地,依托油橄榄产业规模化和核心区优势,融入周边丰富的林、田、湖、水、草等生态资源,系统策划“看、玩、购、吃、住”橄榄系列项目,全力推动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油橄榄农文旅融合发展。三是深化循环农业。深化“猪—粪—肥”“猪—沼—果(粮、菜)”绿色发展模式,持续完善沼液处理末端管网建设,构建更加完善的粪污消纳合作机制,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推动畜禽废弃物和秸秆等就地消纳、能量循环、综合利用,全面建成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新格局。
聚焦人才队伍,全面提优人才引育。人才是振兴之源,村级人才队伍建设能够有效激发农村经济活力。一是培养本土人才。发挥乡贤的带动举荐作用,采取“理论学习+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的培养路径,努力将有文化、有能力、有技术的乡村能人发展为乡村本土人才,通过干中学、学中干,选拔优秀者充实优化村级班子队伍,提升干部干事创业活力。二是培育职业农民。把技能培训重点放到实用技术、专业技能上,尤其是紧跟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和互联网时代的生产营销模式,做到按需施教,结合田间地头、生产一线的实践锻炼,培养一批乡村产业振兴需要的“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三是引智引才返乡。立足油橄榄、黄精等高附加值农产品开发以及生态旅游等产业现状,建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柔性交流机制,按照生产经营、技能带动、社会服务等维度开展引智引才返乡行动,吸引“高、精、尖”的现代化农业生产设备和“稳、准、优”的农业科学技术手段在乡村振兴中广泛应用。
聚焦文化服务,全面提升精神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一是丰富文化生活。开展“接地气、有人气”的文化活动,挖掘盘活红色资源,举办油橄榄采果文化节,大力建设农家书屋,采取“讲、读、展、绘、唱、颂”等方式,深入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思想保证、道德支撑、精神动力。二是选树先进典型。依托“榜样面对面”等活动,挖掘评选并宣讲本土“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着力将群众身边的典型培养成名人,把名人培养成带头人,以榜样道德力量,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持续汇聚向上向善“正能量”。三是培育文明乡风。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定期邀请优秀党员干部、新乡贤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宣讲,建立“乡风文明模范队伍”,持续完善村规民约,着力推进移风易俗,坚决把培育文明乡风贯穿于乡村振兴各领域、全过程。
聚焦生态宜居,全面改善人居环境。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一是守牢生态底线。集中解决餐饮油烟、工地道路扬尘、秸秆焚烧等突出问题,全面落实“河长制”,有序推进龙井沟饮用水水库水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推行标准地膜应用和物理虫害防治技术,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二是夯实基础设施。系统摸排资源,强化规划引领,积极谋划项目,大力争取政策资金,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逐步提升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覆盖广度,完善农村养老、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设备,以高质量规划引领高水平乡村建设。三是实施环境整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深入开展“三清一改治六乱”环境大整治,以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为重点,扎实推进镇村路网和重点院落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打造人居环境示范片,典型引路、示范扩面,有效提升群众生活环境质量。
聚焦组织振兴,全面加强党建引领。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我们必须按照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乡村振兴的思路,扎实推进“党建统领赶考亮卷”行动,推动各项工作对标赶超、创新实干、奋勇争先。一是建好“主阵地”。念好村级活动阵地“建、管、培”三字诀,着力发挥基层党建主阵地、人才培育实践地、文化宣教新场地、民主议事聚集地“四大功能”,规范设置“一站式”办事大厅,因地制宜拓展服务功能,推动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有效落实,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二是配强“带头人”。采取分层次、分专题等方式,邀请高质量师资授课,开展“三亮三比”以及“多彩隆兴大讲堂”等竞技活动,促进镇村干部思想认知和履职能力一体化提升,探索推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的利用以及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的路径。三是善用“微治理”。以制度、平台、方法创新为抓手,健全完善“党委统筹、部门联合、村社聚拢、网格下沉、党员认领”机制,运用民主议事厅和政协委员工作室等搭建基层民主协商议事平台,采取“积分制”“红黑榜”等有效办法,通过媒体宣传、舆论监督、典型示范、奖惩机制等多种途径,做亮“院落自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作者系隆兴镇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