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事实上,合川发力火锅食材产业并非“无中生有”。合川区副区长周懿介绍,位于三江交汇处的合川,一直以来都是农业大区,粮食、生猪、水产产量连年位居全市第一,农业产业基础较为雄厚,火锅食材产业由来已久。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不少合川人在外从事毛肚批发生意,他们从肩挑身背到开厂办企,逐渐带动家乡产业聚集。经过多年发展,合川已有火锅食材加工企业上百家,“牧哥”“梅香园”“德佳”等企业成为行业“隐形冠军”。
产业集聚 强链补链营造优环境
龙头企业势头好,但全产业链却一度面临多而散、品牌弱、创新少、三产联动不足等难题。为破解这种局面,将“久藏深闺”的产业做大做强,打造火锅食材产业园与产业集群的思路应运而生。
一年多以来,当地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聚散为强,初步培育形成从火锅原材料种植养殖到食材加工、集散交易、产品研发、检验检测、消费体验为一体的产业链条。
重庆火锅食材产业园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李彦骛介绍,2023年1月至10月,合川火锅食材全产业链产值286.89亿元,同比增长25%。目前,当地聚集原料种植养殖企业1550余家,火锅食材加工企业340余家,成为全国重要的火锅食材加工生产基地。
“在西南地区,每3片毛肚就有1片产自合川。”重庆莎公主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巧带领记者走进毛肚加工车间,只见生产线马力全开,一片片毛肚经过真空包装、传送运输,不到一天,就会出现在全国各地的餐桌上。
“产业园揭牌后,我们更加看好产业前景,目前正计划投资4亿元建设新厂区,将更多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何巧说。
合川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4条铁路穿境而过,7条高速连接交会。李彦骛介绍,便捷的交通网络和日益完善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为当地企业“材料买全球、产品卖全球”提供了保障。
得益于日渐完善的综合服务保障,越来越多的企业像“莎公主”一样扎根合川。今年以来,合川把培育企业集群作为推动火锅食材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引进重点项目46个、总投资67亿元。
创新发展 科技赋能产业更“飘香”
“创新能力是核心竞争力,对于火锅食材产业也不例外。”周懿表示,政府每年财政投入专项资金1000万元,推动企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并联合科研院所协同攻关,培育火锅食材专利产品和标准体系。目前,已累计创建市级研发平台11个、智能工厂2家、数字化车间44个,取得火锅食材产业专利278件,发布团体标准12件。
踏入重庆梅香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厂区,阵阵香气扑面而来。专为餐饮企业定制底料的“梅香园”专注于舌尖上的“科技”,其生产工艺已历经四代更迭,目前可实现自动化生产。在中央控制室,只需将配方信息输入系统,设备就会自动配料、投料、加工生产。
“我们还成立了食材研究院,用科学数据解密‘味道’,根据呈香呈味的基础原理及口腔与大脑神经元反应来研制产品。”总经理梁琳介绍,公司累计研发1万多款配方,产品被超过10万家餐厅选用。
距梅香园不远的重庆牧歌食品有限公司是国内火锅牛油头部企业,产品约占据全国三成市场份额。总经理周科宇说,公司不断加强科技赋能,培育多项生产设备专利,正加紧建设的新一代智能化生产线投产后,产能又将翻番。
“强二促一又带三”,合川火锅食材产业发展促进当地农业“接二连三”。合川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彭广东表示,根据调研,火锅食材加工产值每增加100亿元,预计将增加税收约3亿元,带动就业约1万人,增加农业产值约30亿元。
重庆德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罐头加工能力居全国第二、西南第一,各式产品畅销海内外,每年生猪屠宰量达到60至80万头。仅在该公司的带动下,合川就新增蔬菜种植基地3000余亩、种植养殖户5000余户。
在涪江与嘉陵江交汇处的滨江南岸,古风古韵的火锅风情街竣工在即,不远处的“重庆火锅博物馆”也在忙碌建设中。在连接三产上,合川正加强火锅文化研究和文旅品牌建设,鼓励企业开发旅游商品和文创产品,不断丰富当地特有的火锅文化基因。(据2023年12月5日《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