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2023年11月06日
新闻内容
第A3版: 要闻
红岩英烈楼阅强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楼阅强(1923—1949),四川成都人,1947年毕业于国立政治大学,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上半年被党组织派到合川金子乡,参加华蓥山地区武装起义,先后任西南民主联军川东纵队第四支队第二大队队长和西南民主联军川东游击纵队第一大队队长,撤退中因与队伍失散而被捕,先后关押于岳池县府、重庆渣滓洞监狱,1949年10月28日在重庆大坪刑场的大屠杀中牺牲。
  楼阅强,1923年5月9日出生在成都市老南门外大悲巷街。全家五口人。父亲是一位忠厚老实的公职人员,收入微薄。母亲楼子南卖柴添补全家人的生活。

少年英雄
  楼阅强从小在河边长大,常和别家的孩子一起下河游泳,从盛夏练到初冬,与波涛风浪搏击,练就了他坚强的意志和倔强的性格。他还跟大人练拳学武,听父母和邻居讲侠义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渐渐增长了一种行侠好义的个性。他儿时喜学而好动,从小练就了一手弹弓技术,不仅能打下停在枝头上的小雀,还能射下空中的飞鸟,人们热情地夸他为“小神弓”。
  楼阅强在读小学的时候,勤奋好学,聪慧过人,作文成绩是全班之冠,其他各门功课也是甲等。课余时间,他爱看《水浒》《三国演义》《精忠说岳》等古典章回小说,有些地方看不懂,就向爸爸和姐姐请教。他创作欲很强,自编自绘《侠义英雄》连环图画20余幅,在同学中传看,博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武松、岳飞、张飞等英雄形象在他脑子里深深地扎下了根。在小同学和小伙伴中,他以自己行侠仗义的勇敢行动,博得了一个出名的外号:“楼不平”。

寻找真理
  1941年初秋,楼阅强应在重庆教书的姐姐楼淑婷的邀请,到重庆寸滩黑石子小学协助姐姐办学,任教务主任。他在校办事认真,治学有方,仅一年时间,就把一所在破庙里办起的初级村小办成了一所六年制的完全小学,教育质量提高很快,受到当地家长和学生的好评。
  1942年暑期,楼阅强在重庆以优秀的成绩考上西南联大和中央政治学校(1946年,中央政治学校与中央干部学校合并,定名为国立政治大学)。在选择进哪所大学时,家里展开了争论。他家里的父老兄姐都主张他读西南联大,那里有许多著名的教授,将来学有所成,可以当教授、专家、工程师,而中央政治学校,是一所国民党办的高等政治学校,专门为国民党培养中级政工人员,有的被派往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作政工人员,有的被派去任伪县长等地方官员,将来就要走从政的道路。
  在争论中,楼阅强却自有主张。当时中央政治学校是公费,他眼见家庭生活十分艰难,不愿为了自己上大学而再给家里增加更重的负担。此外,他认为中国要强盛,必须从政治上改革,因此毅然进了中央政治学校,攻读法政系。
  1944年,日本侵占贵州独山,四川形势十分紧张,爱国青年和知识分子纷纷投笔从戎。楼阅强在“国之将亡,何以为家”的思想影响下,毅然从军,编入青年远征军201师。受训期间,他被评为优秀射手,调赴缅甸前线作战。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他被调回广东,编入孙立人部,奉命赴东北接收新兵。
  为了寻求真理,他在共产党员的帮助下,如饥似渴地学习了一些马列著作和进步书刊,逐渐认识到:要挽救中国,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革命武装去推翻反动统治,建立新的国家机器。从此,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寻求党的组织。他经常早出晚归,与民生公司轮船上的水手、海员打交道,多次输送进步青年去苏北革命根据地。

光荣入党
  1947年7月,楼阅强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分配的良好时机,回到老家成都,告诉家人准备去重庆工作。家里人担心他的安危,劝他小心谨慎,可楼阅强笑了笑,坚定地说:“人活着不为真理而斗争,那有什么意思!”临行前,楼阅强告诉母亲和哥嫂,请求将嫂嫂即将出生的孩子过继在他的名下,解决他的后顾之忧。
  1948年上半年,楼阅强被党组织派往合川金子沱一带开展农运。他烧了自己国立政治大学的毕业证书,身穿土白布衣服和对襟汗衫,化装为农民打扮,体现了他扎根农村的坚强决心,和多年的老同学符其燮并肩开展农村工作。(未完待续)(区委史志研究中心供稿)

备案号:渝ICP备08002051号
《合川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地址:合川区南园路225号 邮编:401520
新闻热线:42740168 投稿信箱:hcbs11@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