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黄盛
2019年以来,钓鱼城街道以旧城改造为契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着力将党组织、党员打造成为基层治理“红细胞”,引领团结一切力量,充分开展民主协商,在村(社区)微观治理小单元中,不断提升辖区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党建引领 治理资源整合高举“一面旗”
2019年下半年,钓鱼城街道对盐溪桥社区“万元村”启动了小区改造工作。改造中,钓鱼城街道坚持将党的领导贯穿到社会治理全过程,把党组织、党员的作用发挥到小区、楼院等治理单元。
建优组织。按照“便于管理运行、作用发挥充分”原则,社区党委指导有3名以上党员的小区、楼院等治理单元成立党组织或党小组,在议题把关、过程组织、督办落实、财务监督中发挥领导作用,目前已建立各类“小微”党组织或党小组34个。建立机制。做强社区大党委,与市政执法大队、派出所、物业企业等20个党组织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实行“五联共建”,推动基层党建网与社会治理网“双网”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健全体系。全覆盖划小治理单元,成熟小区按“应建尽建”原则全部规范组建业委会,对由9个单体楼院组成的“万元村”联合组建1个治委会,并创新推出居民集体协商“推”——征求党员意见“询”——社区党委把关“审”——居民大会“决”的四步工作法产生治委会成员。小区改造工作结束后,“万元村”片区议事会在清洁费、车辆停车费等方面达成共识,为“万元村”建立居民自治的体系和机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众事众议 调动治理主体拧成“一股绳”
为充分发挥民主协商自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钓鱼城街道将社区“两委会”、居民治理委员会、居民代表、在职党员等相关利益方纳为协商主体,并针对性地邀请街道干部职工、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参与协商,确保社区治理小事不出楼院,大事不出社区。构建协商目录。针对不同网格、不同小区、不同楼院特点,重点围绕物业管理、环境卫生、治安秩序等方面,制定简单易懂“白话式”协商目录,建立对症下药式的协商台账清单。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