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我国致死率第一的疾病是什么吗?没错,答案正是脑卒中。这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已经称为威胁人类健康甚至生命的“第一杀手”,需要我们时刻警惕、多加了解、做好预防。
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
“脑卒中也称为中风,是脑血管在某一部位突然堵塞或者破裂引起的疾病。”胡子成说,依据血管是堵塞还是破裂,可以将脑卒中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是缺血性卒中,即我们常说的脑梗死;第二种是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缺血性卒中是指脑供血动脉狭窄或栓塞,使该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脑细胞由于得不到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而死亡。就如同用于灌溉的水渠被堵上了,需要灌溉的地得不到水,植物就枯死了。
出血性卒中是指脑供血动脉破裂,血液进入脑内和脑周围间隙中,血肿压迫周围组织,造成脑细胞死亡。就如同主水管破裂,水漫得到处都是,分水管里也没有水流进去了。
脑卒中的症状主要包括突然出现的口眼歪斜、言语不利、一侧肢体无力或不灵活、行走不稳、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后很快又恢复,此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TIA是中风的先兆症状,提示近期可能会发生中风,因此发生TIA也应立即就医,接受正规治疗,降低中风发生的风险。
据统计,全世界每4个人中就有1个人会发生卒中、每6秒钟就有1个人死于卒中、每6秒钟就有1个人因卒中而残疾。那么,哪些人是卒中的高危人群呢?胡子成介绍,人们可以根据8项危险因素,对照自测自己是否为卒中的高危人群。
“卒中危险因素包括有高血压病史或正在服用降压药、房颤和心瓣膜病、吸烟、血脂异常或未知、糖尿病、很少进行体育活动、明显超重或肥胖、有脑卒中家族史。其中,体育锻炼的标准是每周大于等于3次、每次大于等于30分钟、持续时间超过1年,从事中重度体力劳动可视为有体育活动。”胡子成说。
以上8项因素,每出现一项得1分。脑卒中风险评估大于等于3分,或既往有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者,评定为高危人群;脑卒中风险评估小于3分,但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等慢性病之一者,评定为中危人群;脑卒中风险评估小于3分,且无慢性病者为低危人群。
为了方便普通人更好地识别脑卒中,有专家归纳了一个词语——中风120。“1”即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2”即查两只手臂是否单侧无力;“0”谐音“聆”,即聆听讲话是否清晰。
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及时发现卒中的早期症状极其重要,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也就越好。那么,患上脑卒中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治疗呢?
治疗缺血性卒中主要有静脉溶栓和取栓两种方法
卒中患者中有80%是缺血性卒中,治疗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是及时开通堵塞的血管,主要有静脉溶栓和取栓治疗两种方法。
静脉溶栓即在静脉血管内应用溶解血栓类的药物,以达到血管再通的目的。溶栓的药物包括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rt-PA治疗的时间窗为3.0-4.5小时,尿激酶治疗的时间窗为6小时。取栓治疗是通过取栓支架或抽吸导管,将堵塞血管的血栓取出。出血性卒中一般以保守性治疗为主,如出血量较大,则可选择外科手术治疗。
胡子成还告诉记者,当我们发现身边有脑卒中患者发病时,应让患者就地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患者衣服最上面的扣子,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切记不要用力拖拽转移患者,这样可能会给患者造成损害;紧急拨打120,等待急救,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将患者送往医院就诊;如情况允许,注意给患者检测并记录血压,不要盲目给患者使用药物或食物,因为药物选择不当会加重病情,吞咽困难会造成患者气道堵塞。
由于脑卒中起病急、致死率高,往往在发生时没有足够的时间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所以对于脑卒中而言,预防远远胜于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意清淡饮食,适度增强体育锻炼,克服不良习惯,如戒烟酒、避免久坐等,防止过度劳累,注意天气变化,保持情绪稳定,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防早治。
同时,高血压患者还应注意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症患者应注意控制血脂;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房颤或有其他心脏疾病患者,应控制心脏病相关危险因素。有以上疾病的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