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是保障各类领待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的重要举措,事关老年群体晚年幸福。结合部分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如何让认证更生动、服务更主动是社保领域不断探索求解的重要课题。
立足重庆实际,市社保局以“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全面优化服务流程,积极推进跨部门数据共享和信息比对,完善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远程自助认证功能,构建起“寓认证于无形”的认证服务新模式,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去年,我市共认证1064.6万人次,认证率高达99.5%,“适老化”社保服务守护“幸福晚晴”。
数据比对办开启“静默认证”新体验
现场认证不方便、手机刷脸不会用、认证周期记不清……这些都是老年人进行养老待遇领取资格认证面临的现实难题。虽然从窗口认证“现场办”到手机认证“掌上办”已经实现零距离,但老人家操作智能手机难免“卡壳”,何时从“免跑”进阶到“免认”成为新诉求。
民有所乎,必有所应。市社保局以“静默认证”破题,不断打通数据共享壁垒,开启“数据比对办”新阶段。
“如今的认证方式更加活泛,我们通过民航、铁路等出行信息和社保卡金融账户激活信息等数据比对,可自动识别退休人员当前生存状态。”市社保局工作人员以实例讲解“静默认证”的使用逻辑和便利程度。
寓认证于无形,“什么都不用管”是老人们最大的感触。实行“静默认证”后,认证主体由“自证”转变为“佐证”、认证方式由“人证”转变为“数据认证”、认证周期由固定时段转变为实时动态认证,老人们体会到依托大数据交互的“无感认证”。去年,全市270多万人次通过大数据信息比对实现资格认证免办,占比超过四分之一。
基层就近办打造“全天候”认证服务点
“数字人社”带来服务新体验,紧跟智能化服务的升级步伐,传统服务方式也在广大基层多点开花。
“这就验证成功了?自助验证真方便!”退休人员杨阿姨到农业银行合川支行久长街网点办事,在银行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很快通过自助一体机完成养老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大屏幕、有导服,出一趟门办两件事,杨阿姨对此赞不绝口,一转身马上充当义务宣传员,帮助其他群众自助办理认证。
与合川区社保中心一样,各区县积极拓展社会资源开展第三方资格认证,利用银行和邮政的分布优势,在部分银行ATM服务区和邮政服务大厅设置认证点,并对相关银行工作人员进行引导服务培训,实现资格认证服务“24×7×365”全年无休办。
除此之外,我市还充分发挥基层社区覆盖面广、贴近百姓生活的功能,设置了9000余个社区资格认证网点,很多老人利用买菜、散步的时间空隙,路过社区就顺便完成认证。去年一半以上领待人员就近就便在基层服务点办理认证,全年达到600万人次。
指尖办+上门办破解老年人“数字鸿沟”
新年伊始,家住巴南区的81岁老党员邓大爷开始惦记每年例行的养老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由于疾病缠身,邓大爷没办法自己完成认证,这让他一度有些发愁。
1月30日,巴南区社保中心的工作人员上门走访慰问,送去新春祝福的同时也通过上门认证的方式进行了认证,邓大爷心里的大石头落地。
考虑到一些年老体弱、长期卧床、身患重病、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我市各区县充分利用日常走访、节日慰问、文体活动、健康体检等契机,联合银行、基层社保所等提供点对点、零距离的贴心服务。去年,“上门服务办”认证126.7万人次。
“对于一些使用智能手机有困难的老人,还可以由家人绑定亲情号辅助认证。”市社保局工作人员详细介绍操作方法,只需通过“重庆人社”APP进入长辈服务专区,选择“亲情号”栏目并点击“新增亲情号码”,随后填写相关信息即可。而对于在境外居住的退休人员,可以通过“中国领事”APP在线进行资格认证。去年,我市通过线上线下广泛宣传、培训的方式,积极引导退休人员参与自助认证,“网上自助办”认证达到37.8万人次,“异地协助办”认证达到34.4万人次。
关爱老年人,社保有温度。从基层就近办、上门服务办、网上自助办到数据比对办,市社保局不断升级优化认证方式,让老年人切实感受到“社保服务就在我身边”。
(据2022年2月14日《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