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2022年10月20日
新闻内容
第A3版: 要闻
雕刻岁月 用创作传递温情
——记合川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陈记皮雕”技艺传承人陈志强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皮雕,又称为皮革上的文身,是以刻刀等工具在皮革上进行浮雕创作的手工技艺。国内的皮雕艺术起源于草原游牧民族,历史源远流长,集实用性、鉴赏性、珍藏性于一身。

○记者 袁询 文/图
  一张冰冷、普通的皮革,在手艺人陈志强的刻刀间“游走”,随着他娴熟地穿针引线、反复敲打,皮革顿时被赋予了情感和内涵,成了一件别具特色的皮雕艺术作品。合川区三汇镇华欣街有一家专营各种手工皮雕商品的店铺,店主陈志强就是合川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陈记皮雕”技艺传承人。
  日前,记者来到这家店。一推开门,只见陈列架上摆满了色彩鲜艳、花纹精美的各种皮雕皮包、皮带、皮鞋、皮钟等,一块块皮革在陈志强的精心制作下变了模样,焕发出不一样的“神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另一边的工作台上,整整齐齐摆放着陈志强的数百件皮雕工具,蜡绳、锥子、钢针……“皮雕是我家的祖传手艺,我不能让它失传,要让它在我手上发扬光大。”陈志强说。
  今年48岁的陈志强是我区三汇镇人,1994年从空军部队转业回家,被分配到原天府矿务局上班。因为从小就喜欢研制刀、枪等冷兵器,天资聪颖、勤于钻研的陈志强通过看书自己摸索,又利用车间的现成设备跟着一位老铁匠苦学技艺,学到了较高的锻造水平,其制作的菜刀、小刀、刺刀等刀具寒光逼人、锋利无比,且造型精巧,工艺上乘,令人赞叹不已。
  一次,陈志强做好了一把刀,却发愁找不到合适的刀鞘。这时,他突然想起:“自己祖上不是做皮雕的嘛!”凭着小时候对曾祖母做皮雕的一些记忆,加上从父亲口中得知的一些皮雕基础工艺,曾在原成都诗书画院进修、有一手扎实线描功底的陈志强决定重拾祖业。2000年,他花了几千块钱从香港邮购了一套有锤子、钢錾、钢针等100余件物件的皮雕工具,正式开始制作皮雕作品。
  “一件皮雕作品制作起来极其复杂,创作过程融合绘画、雕刻、染色、定型等工艺手法,粗略算来需十余道工序。”陈志强说,皮雕制作是一个慢慢修炼自己的过程,在皮子上作画,刀落后就再也无法更改。刻画、敲击、推拉、旋转……各道工序环环相扣,一刀 一锤都容不得半点马虎。皮面软化时间长了不行,短了也不行。刻刀下深了,会刻伤皮,刻浅了,图案就无法呈现。皮革的原材料也分水牛皮、鸵鸟皮、蛇皮等,必须坚持使用原生态的浮雕工艺,才能呈现出皮具最美的一面。陈志强的皮雕作品有大量民族风、游牧人和吉普赛的风格和元素,每次制作皮具前,他都要仔细测算尺寸,连每个针眼都要设计要位,做到万无一失。交谈间,陈志强递给记者几张皮雕画,上面的动物、花鸟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在陈志强的眼中,每一块皮料都有生命、有性格,要根据它的花纹、软硬、大小、颜色等选择最适合的造型,这使得每件皮雕作品都无法复制。陈志强说,皮雕的魅力在于温度和情感的表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和情感,工业化、机械化量产的物品始终满足不了当代人对于个性的追求,只有经过时间打磨和沉淀下来的才会永恒,这就是手艺人的机会。为了潜心制作和开发皮雕作品,陈志强注册了“西梦”品牌,且不在网上开店销售。“一件作品完工后,能得到客户的肯定,我就特别满足和高兴,有一种成就感。”陈志强表示,这是他最大的收获。
  近年来,机车文化在国内日趋流行,陈志强不仅参与了多款机车的设计和改造,也精心制作了多款车边包、手套、坐垫等配套饰品,深受“机车达人”的喜爱。如今,除合川本地朋友找他加工皮雕用品和饰品外,还有重庆、成都、广州乃至香港、美国等地的友人找他为豪车、宠物及高档住宅定制个性化皮雕用品。
  生活中的陈志强,除了会制刀做皮雕,还会做木工、园林、吟诗作画,是一个名副其实、多才多艺的“情怀大叔”。他说,他热爱皮雕工艺,皮雕工艺让他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希望今后能找到传承人,让这项工艺代代相传。陈志强在皮料上刻花

上一篇 返回 下一篇

备案号:渝ICP备08002051号
《合川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地址:合川区南园路225号 邮编:401520
新闻热线:42740168 投稿信箱:hcbs11@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