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若尧
太初二年,一支和亲队伍歇脚于悬泉置,度过了在汉朝土地上的最后一个夜晚。
竟宁元年,一支庞大的和亲队伍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
贞观十四年,一支和亲队伍浩浩荡荡地进入了吐蕃境内。
至此,一幅名为“和亲”的画卷在中国上下五千年过往长廊里面徐徐展开,涌入历史的洪流,绵延千年。
公元前100年,为巩固与乌孙的联盟,汉武帝的侄女解忧公主出发前往乌孙和亲。她先嫁给当时的乌孙昆莫之孙军须靡为右夫人,军须靡去世后下嫁给他的堂弟翁归靡。翁归靡去世后,她再次下嫁给泥靡。
在乌孙的几十年里,她不辞辛劳到各个部落中视察民情、访贫问苦,积极参与政事,尽己之力巩固汉朝在乌孙的地位。和亲下嫁,异国他乡,她满腹忧思却无处与人倾诉衷肠;兴国安邦,力挽狂澜,她东奔西走只为维系两国的联盟。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只是那绵绵的愁思,又怎是一两杯淡酒能够消解的?四朝三嫁,红颜离家,却是岁月难留美人。当年那个玉嫩清澈的及笄少女,早已变成了鹤发的老人,乌孙境内再无牵念之人,一封家信,青丝离别,皓首归来。
解忧公主尚能落叶归根,而几十年后为汉朝出塞的王昭君却只能魂归故里。
诗人杜甫曾感叹她的身世:“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并以王昭君自比:“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她生性清高,不惜得罪毛延寿,空守后宫三年。一朝出塞,她将中原文化传给匈奴,使汉朝和匈奴关系保持了近60年无战事。人念之大义,叹曰:“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谁又知这几十年她的艰苦与孤独?“琴悲桂条上,笛怨柳花前。”“缄书待还使,泪尽白云天。”烟漠塞北,孤雁离群,多少夜晚思乡情切,对着皎皎的明月一阵叹息;瀚海冰霜,风雪涌漫,多少日子伫立帐前,迎着刺骨的寒风潸然落泪?最后就连这呜咽千载的琵琶声,也不过化作艰涩难懂的胡语,将所有的思念与哀怨藏进曲中,让悲风寄托这幽远的倾诉。
如果说解忧公主与王昭君维护了西汉繁荣昌盛的局面,文成公主则为平息大唐和吐蕃的纷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她在吐蕃大量传播中原文化,睦两邦、传佛教、送技术、展经济,给当地的悲苦人民带去曙光。可她苦心为大唐打造的美梦,在松赞干布逝世后轰然破碎。公元670年,野心勃勃的宰相禄东赞派兵挑战唐朝,在大非川展开了殊死的战斗,两邦关系持续恶化,文成公主倾尽半生挽回的局面,她遥远的梦想,在此一战后变得更加触不可及。
“汉朝的历史不仅仅是卫青、霍去病、李广等铁血男儿的喋血疆场,也不仅仅是张骞、苏武等柱国栋梁的夙兴夜寐,也是细君公主、解忧公主等红粉佳人的合纵连横。”盛世繁华永远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也永远不只是男儿的热血换来的,每一个太平盛世的背后,必有那么一些不让须眉的巾帼将青春与汗水抛洒他乡,却将心留在了故土。她们,是中华的女儿,是中华历史中最温柔却又坚韧的脊梁。
背后,是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牺牲自我的垂范!
背后,有华夏子孙自强不息热爱和平的伟大!
公元前49年,解忧公主在长安逝世;
公元前19年,王昭君在内蒙古逝世;
公元680年,文成公主不幸染病逝世。
至此,芳华归于太虚,再无人能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