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方恒建 记者 刘亚春 文/图
一呼一吸,看似简单,却维系着整个人的生命。如果呼吸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重庆合川宏仁医院呼吸内科学科带头人、医学博士刘振千,从医33年来都是在和人的呼吸疾病打交道。他围绕着呼吸这个看似微不足道却承受着生命之重的行为,孜孜不倦、潜心钻研,与患者“同呼吸共命运”,解人所忧,救人危难,受到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
医术精湛让疑难病症迎刃而解
1990年,刘振千从第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本科毕业,一路勤学不辍,在医学的道路上上下求索、一路前行,先后取得呼吸专业硕士研究生、博士学历。从医之后,他更是用坚守与付出承载着医者的重任与担当,掌握了精湛的呼吸内科临床医术,成功抢救危重急症病人数千例,在他的努力下,一个个疑难病例迎刃而解。
2014年8月,一位在当地被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中年女性患者,从西北地区辗转来到刘振千所在的医院。患者出现喘息、憋气等症状已有3年,遍访省内外各三甲医院,得到的诊断都是激素抵抗性哮喘,需大量激素方可控制。然而患者并没有任何合并疾患和不利因素,本应有好转的症状却怎么也治不好,甚至激素稍一减量,患者喘息症状立刻加重。鉴于患者病情的严重和复杂,刘振千仔细阅读了患者的检查诊断资料,根据多年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经验对比发现,患者不是激素抵抗性哮喘,而是复发性多软骨炎,而此病症与哮喘临床症状极为相似。经过仔细检查,最终发现患者的症状是由鼻梁骨塌陷所致受累。真相终于大白,患者在正确的治疗下,一年后终于停掉了激素,哮喘的症状再也没有出现。
独具慧眼让命悬一线患者重生
在普通人眼里,内科医生远不如拿手术刀的外科大夫那样惊心动魄,其实内科医生亦有在“刀尖上舞蹈”的惊险时刻。2020年10月,一位年仅33岁的女性患者因为肺炎住进了刘振千所在的医院。刚入院时患者与常人没有不同,然而入院后仅仅3小时,病情就急剧恶化。病人血氧急速降低,呼吸急促、大汗淋漓、意识不清。面对不合常理的变故,大会诊上各种“声音”纷纷出现。刘振千作为主管医生没有匆忙下结论,待参加大会诊的医生离开后,他再次来到患者床旁,仔细听诊,观察患者的呼吸动度和胸廓情况,诊断出患者并非单纯由肺炎导致的呼吸衰竭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而是阻塞性肺炎,且阻塞部位位于大气道,导致严重的呼吸衰竭。
“时间就是生命!”迅速进行气管镜检查并腔镜下治疗是唯一的办法。在力排众议后,他果断地在病床旁为患者进行了支气管镜检查,果然在主气道近隆突处发现一菜花样肿瘤阻塞了大部分管腔。事不宜迟,经过近5个小时的冷冻加氩离子热凝固术治疗,气管及右主支气管内的瘤体大部分被切除了,患者呼吸衰竭迅即缓解,逐渐恢复了意识。
国外行医让外籍专家同行点赞
坚持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扎实的临床功底。2017年,刘振千被派出到墨西哥作对外交流。一对外籍夫妇带着16岁的女儿来到他所在的医院,发热、扁桃体化脓、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脾增大、肝功异常等症状,让患者的母亲有了不祥的预感,网上搜索后,女儿患上淋巴瘤的可怕猜想笼罩了她的心头。
在仔细检查后,刘振千也感到了疑惑,单纯的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不可能引起这么多问题,难道真是孩子母亲担心的问题?然而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另一个判断却涌现在他的脑海里,他断定孩子可能是因病毒感染导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于是他再次与患者的母亲沟通,希望抽血检查是否有淋巴细胞异常。但患者的母亲却听不进去,反复要求检查诊断确定是不是淋巴瘤。经过长时间的耐心讲解,孩子的父亲终于同意进行血常规检查,果然发现了大量的异常淋巴细胞,证明了刘振千的判断。但患者的母亲似乎对中国医生充满怀疑,联系上在加拿大的家庭医生,该家庭医生又将病情反映到当地著名的传染病研究所,在阅读了用英文书写的病历和各项检查后,加拿大同行专家认可了刘振千的诊断。为了更具说服力,刘振千又为患者进行了人类疱疹病毒抗体和核抗原的检测,两天后的检查结果确定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事实让患者的母亲心服口服,当她再次来到医院时,当着所有人的面伸出大拇指说,刘大夫真棒!
潜心从医十春秋,更迭的是岁月,不变的是初心。刘振千常说,医学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直到生命的尽头。如今他已年过半百,仍然在孜孜不倦地追寻着医学新知识,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登录美国国立医学网站搜寻最新医学成果,为了方便快速登录,他把网站设定成了屏保和第一搜索词。每遇到有价值的资料,他不仅自己阅读思考,还常常拿出来与科内年轻医生分享交流。医学不仅仅是刘振千的事业,已成为了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刘振千(右)工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