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2023年10月20日
新闻内容
第A4版: 要闻
杜甫《赠蜀僧闾丘师兄》诗考
○凌泽欣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杜甫在公元760年初到成都不久,曾写《赠蜀僧闾丘师兄》五言古诗一首。这首诗与合川名胜铜梁洞有关,是赠予合川铜梁洞闾丘和尚的。我们来读读这首诗并做些粗略的分析。
  大师铜梁秀,籍籍名家孙。
  鸣呼先博士,炳灵精气奔。
  (前四句点明闾丘均是铜梁洞大师闾丘和尚的先人“先博士”,明确了二者的祖孙关系——“名家孙”)
  惟昔武皇后,临轩御乾坤。
  多士尽儒冠,墨客蔼云屯。
  当时上紫殿,不独卿相尊。
  世传闾丘笔,峻极逾昆仑。
  凤藏丹霄暮,龙去白水浑。
  青荧雪岭东,碑碣旧制存。
  斯文散都邑,高价越玙璠,晚看作者意,妙绝与谁论?
  (这一节追述闾丘和尚的祖父闾丘均在武则天时为官之况。前八句述均名望;后八句赞均文笔)
  吾祖诗冠古,同年蒙主恩。
  豫章夹日月,岁久空深根。
  (这四句追述杜甫祖父杜审言与“闾丘师兄”的祖父闾丘均同在武则天时为官及杜审言诗材与名望)
  小子思疏阔,岂能达词门?
  (这二句杜甫自谦才疏学浅不逮诗书)
  穷秋一挥泪,相遇即诸昆。
  我住锦官城,兄居祇树园。
  地近慰旅愁,往来当丘樊。
  天涯歇滞雨,粳稻卧不翻。
  漂然薄游倦,始与道侣敦。
  景晏步修廊,而无车马喧。
  夜阑接软语,落月如金盆。
  (此段以说景言情叙杜甫与闾丘的交往)
  漠漠世界黑,驱驱争夺繁。
  惟有摩尼珠,可照浊水源。
  (结尾二联感喟尘世繁嚣而羡赞闾丘和尚境界)
  全诗共四十四句,按四句一段分十一段。押元韵(宋代才归纳成集的平水韵、清康熙重新编印的《佩文诗韵》中的上平声【十三元】韵,唐已形成并运用)很不好写。杜甫却用了22个元韵将此五古一气呵成。这不仅可见杜诗功力,也可以看出杜甫对此诗的重视,对闾丘和尚的看重。
  由地方志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的,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合川县编修县志委员会点校张森楷编纂的《民国新修合川县志》【下册】卷六九载有杜甫《赠蜀僧闾丘师兄》但未注明杜诗于何时何地何事而书。但杜甫这一首五言古诗的内容已经明白无误地告知我们《赠蜀僧闾丘师兄》是写于成都,赠予闾丘均孙辈闾丘和尚的。你看,诗的题目中不是已有对闾丘的“师兄”称谓吗?
  据1977年8月四川省出版社出版的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长、著名文史家、诗人刘孟伉先生编著的《杜甫年谱》载,杜甫当年“……间至青城,回成都后有诗赠蜀僧闾邱。”并说“闾丘为武后朝太常博士闾丘均之孙。均以文章著称,与杜审言同事武后。故诗中有句吟‘吾祖诗冠古,同年蒙主恩。……穷秋一挥泪,相遇即诸昆。’可见作者之笃于家世旧谊。”刘孟伉这段文字已经说明了两个问题。一、《赠蜀僧闾丘师兄》是杜甫从青城山回成都后写的。二、杜甫与闾丘是同辈,他二人的祖父杜审言、闾丘均亦同辈并同朝为官。
  据天津教育出版社2017年10月第1版,由韩成武、张志民著的《杜诗全译精注》第302页《赠蜀僧闾丘师兄》题解载“此诗当作于上元元年(760)秋冬之际,杜甫游蜀州、新津回成都草堂之后。据作者原注:闾丘师兄乃‘太常博士之孙。’《旧唐书》载,闾丘均,成都人,是陈子昂之后的文章大家。中宗景龙年间,因安乐公主的推荐,拜太常博士。安乐公主被诛,他也被贬为循州司仓。他与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同在武后朝为官,两家可谓有通家之好。诗中追叙其祖父生前生后的名望,叙述旅次相逢的欢洽,并表达人生艰难、欲向佛门寻求精神安慰的一时之想。”
  《杜诗全译精注》与《杜甫年谱》关于杜甫与闾丘的关系表述是一致的。且有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和重视:“据作者原注:闾丘师兄乃‘太常博士之孙’。”作者就是杜甫,杜的原注就告白了杜诗中的闾丘是太常博士闾丘均之孙。
  综上所述,杜甫《赠蜀僧闾丘师兄》诗是赠与闾丘和尚的,杜甫与闾丘和尚是同辈关系,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和闾丘和尚的祖父闾丘均曾同朝为官,是同辈关系。
  但是,见百度《合川掌故》载文却说“据《民国合川县志》记载:闾丘唐合州人,世居州南之铜梁山,唐高宗时举进士,能诗文,与杜审言友善,后髡(音:昆)发为僧,居铜梁洞五十年乃去。”
  以《民国合川县志》这段文字为据按有关方志记载比较考之,合州铜梁洞这个“闾丘”不是“与杜审言友善”的闾丘(均)。“唐高宗时举进士,能诗文,与杜审言友善”说的应是闾丘均。闾丘均正是唐高宗时的进士,能诗文,且与杜审言同为武则天朝官。据《旧唐书》载“闾丘均,字不详,益州成都人。生卒年均不详,唐中宗景龙三年在世。以文章著称。景龙中(公元708年左右)为安乐公主所荐,起家拜太常博士。主败,坐贬为循州司仓。卒于官。均著有文集三十卷(新唐书志作二十卷,旧唐书本传作十卷。此从旧唐书志)行于世。”《旧唐书》中关于闾丘均的情况与《杜甫年谱》《杜诗全译精注》等文吻合。虽说闾丘均生卒不祥,但已说明均“唐中宗景龙三年在世。”即公元709年在世。杜甫《赠蜀僧闾丘师兄》写于760年左右,闾丘均已不在世,诗写予“名家孙”闾丘和尚当属事实。《民国合川县志》说闾丘“后髡发为僧,居铜梁洞五十年乃去。”而《旧唐书》说闾丘均“卒于官。”并无“髡发为僧,居铜梁洞五十年乃去”之实,髡发为僧合州铜梁洞者,闾丘均之孙闾丘无误也。
  至此,我们可以论断:一、《民国合川县志》所载闾丘不是“唐高宗时举进士,能诗文,与杜审言友善”的闾丘均。闾丘均也没有在合州铜梁洞做过和尚。二、杜甫《赠蜀僧闾丘师兄》的和尚是闾丘均的孙子闾丘。

上一篇 返回 下一篇

备案号:渝ICP备08002051号
《合川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地址:合川区南园路225号 邮编:401520
新闻热线:42740168 投稿信箱:hcbs11@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