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阳城街道的杨女士发现自己的母亲喜欢在手机社交软件上观看一些科普视频。杨女士好奇,使用母亲的手机查看了部分母亲观看过的视频。杨女士发现,其母亲观看的“科普”视频出处并不是权威机构,有的视频中链接着保健产品的销售页面,有的则是在视频中推荐产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交媒体的发展,为科普提供了平台。权威专家现身科普,问症开方也可观看。医疗科普,已成为补充医疗服务、提升健康素养、传递社会正能量的重要载体。
虽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对一些网络乱象进行了整治,但在流量和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夹杂着科学概念、专业术语的“伪科普”短视频,诸如“三甲医生都在用的护发小技巧”“一辈子都不用去医院的7条法则”“近视从800度降到100度的过程”“健康一辈子只需7句话”“白到发光的5种食物”“不去医院的秘诀”等医疗“伪科普”短视频依然存在,令网友难辨真假。这些医疗“伪科普”短视频诱导群众上当受骗,不仅会让群众花冤枉钱,还伤害群众身体,甚至可能贻误治疗时机。有媒体报道称这类视频存在内容、形式、性质、运营乱象,有的名为诊疗,实为剧本;有的名为科普,实为带货;有的名为全能,实则擦边;有的名为医生,实为助理。
医疗领域,人命关天。医疗“伪科普”隐蔽性强、迷惑性大、危害面广,需要各方协调用力,才能消除“伪科普”,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关部门要主动作为,积极推出优质科普短视频,及时澄清“伪科普”,强化对网络平台的监管让网络空间更加清朗,进一步扩大科普覆盖面、丰富科普内容,提升公众卫生知识水平。社交平台所属企业要切实肩负起责任,对信息发布者资质进行严格审核,对发布内容进行严格把关,莫让“伪科普”短视频滋生。作为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公众在享受网络发展便利的同时也得时刻保持警惕,要学会对了解到的信息进行甄别,少一些盲从,多一些理性。要尽量观看经权威媒体核查证实的科普内容,切勿轻易购买“伪科普”视频中推销的保健药品或其他产品。阳琴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