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2023年09月22日
新闻内容
第A2版: 要闻
川渝两地的专家学者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建设建言献策
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讯(记者甘晓伟王灿袁询)9月21日下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端论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化改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三个分论坛分别举行,来自川渝两地的专家学者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建设发表新见解、提出新建议。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化改革”论坛上,来自高校、社科院、企业等多名专家学者就相关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市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应处理好四种关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县域人口老龄化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成渝地区与长三角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比较研究、成渝地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规制路径……论坛上,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曾建光等8位专家学者,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化改革”,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共同探索“川渝一家亲,唱好‘双城记’”的有效途径和模式。
  专家学者们建议,要借助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东风,细化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任务清单,及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序时进度,在较短时间内做到市域范围内的迅速到位和突破,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地方实践,并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要深化推动功能平台建设、深化推动要素自由流通、深化推动土地政策联动、深化资源整合运营、深化市场主体发展,构建优势互补、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市场体系。同时,要基于地区发展优势,合理布局相关产业,通过各县域经济互补,带动经济增长,缓解人口老龄化的消极影响并利用经济发展效应惠及老年群体。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论坛上,来自高校、社科院、企业,涉及经济学、法学、金融学、国贸学、物流学等多学科的8位专家学者围绕相关主题作交流发言。
  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网络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西部陆海新通道背景下重庆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思考与实践、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策略与举措、合川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几点思考……当天,重庆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肖红等8位专家学者,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据了解,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国家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着力部署的联通国际国内市场的战略大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之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这两大战略在西部地区叠加,让发展机遇倍增。专家学者建议,要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战略联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全国发展大局,促进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发开放。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论坛上,来自成都、重庆和合川的8位专家先后讲解了《公园城市视域下成都农业现代化发展特征、问题与路径》《川渝两地火锅及食材产业链融合发展的对策》《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成渝毗邻地区乡村治理协同机制构建研究》等内容。现场均一一作了详细点评和分析,为到会嘉宾进行了深入解读和分享,并围绕相关的主题进行了交流发言。
  随后,会议总结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方面,要注重抓好要素配置、城乡治理等领域改革创新。成渝地区协调发展的难点堵点多,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成渝毗邻地区的协调发展问题。特别是成渝毗邻地区大多数是乡村地区,乡村治理协同是毗邻地区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保障。二是在城乡融合方法路径方面,要注重突出市场化、产业化的手段方法。“大国小农”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将仍然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基本情况。三是在城乡融合发展动力方面,要注重发挥好数字经济的驱动变革力量。随着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泛在应用,数字乡村和智慧城市的融合成为数字时代新型城乡关系建构的焦点议题。分论坛现场 记者王灿摄

备案号:渝ICP备08002051号
《合川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地址:合川区南园路225号 邮编:401520
新闻热线:42740168 投稿信箱:hcbs11@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