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2023年06月27日
新闻内容
第A3版: 要闻
光天化日惊现“非法捕捞”?原来是在开展鱼类监测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讯(记者袁询)“110吗?大白天的,有人在嘉陵江思居码头开着船打渔哟!”近日,区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市民上述报警电话。民警赶到现场后,发现西南大学鱼类监测团队在嘉陵江合川段开展鱼类资源监测工作,原来是一场误会。
  当天,天刚微亮,嘉陵江合川段思居码头几条标语迎风摆动,监测旗周围拉着警戒带,“无关人员禁止进入”警示牌醒目放置,民警在警戒线外值守。10时许,两艘搭乘西南大学科研人员、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和退捕渔民代表的科研捕捞船缓缓靠岸,两筐渔获物在众人的注视下被抬到监测台。
  随着解剖、取样、放生等工作的推进,围观群众把警戒线挤得变了形,恨不得把眼睛贴到监测台上。“欢迎大家来监督鱼类监测工作,但不要干扰正常工作推进,开展鱼类科学研究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江里的鱼类资源,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民警顶着烈日向围观群众宣传解释,“科研人员在采集完数据后,会将鱼放回江中,少部分被解剖的鱼也将在指定填埋点进行无害化处理。”
  此次鱼类监测工作涉及嘉陵江合川段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包括钱塘金子沱、利泽等9个站位,科研团队已提前向公安机关和农业渔政部门报备。“这是打击非法捕捞的宣传单,大家不仅自己要知法懂法守法,也要提醒周边的邻居、朋友不要违法。”一会儿功夫,民警就向围观群众发放了百余份宣传单。
  区公安局食品药品和生态环境犯罪侦查支队民警杨亚军告诉记者:“我们的执勤一方面保障科研工作正常进行不被群众干扰和误解,一方面也是向群众宣传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保护鱼类生物多样性的相关举措,后期公安机关还将按照计划配合做好相关保障工作。”
  据悉,开展鱼类监测能科学评估水域资源变动情况,将为长江生态环境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提供科学依据,为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备案号:渝ICP备08002051号
《合川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地址:合川区南园路225号 邮编:401520
新闻热线:42740168 投稿信箱:hcbs11@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