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2023年05月19日
新闻内容
第A3版: 专题
创业开酒厂“酿”造美好生活
——记重庆市嘉利酒业有限公司经理曹均彬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 袁询 文/图
  也许是身患残疾,与常人有不同的人生际遇,快到天命之年的曹均彬虽然脸上留下了岁月的沧桑,但也多了一份笑对生活的从容、坦然和乐观。4月27日,当记者在位于大石街道高马村的重庆市嘉利酒业有限公司烟雾腾腾的酿酒厂房里看到曹均彬时,这个蹒跚着右腿、瘦高个儿的中年汉子正和工人们一起劳作,目光沉稳坚毅,双手粗糙有力。“你好,我就是曹均彬,欢迎你们。”见到记者,他伸出手十分礼貌地迎了上来。

20岁遭遇意外 酿酒艰难谋生
  曹均彬出生在大石街道高马村,在家中排行老四。由于家境贫困,初中毕业后,曹均彬就开始自谋生计,18岁就背井离乡远赴西昌,到一家矿山开车。不料命运弄人,一次始料不及的车祸将曹均彬的人生彻底改写。20岁那年,曹均彬因一场车祸导致右腿胫腓骨粉碎性骨折,随后长达一年半的治疗中,曹均彬先后动过7次手术,最后被评定为肢体四级残疾。
  治愈后回到家里,面对残疾的右腿,曹均彬的心中一片茫然。在生命里最难熬也最灰暗的那段日子,抑郁苦闷的他甚至一度有了轻生的念头:农活干不了,又没有一技之长,今后怎么生活?经过无数个思前想后、辗转反侧的不眠之夜,曹均彬突然想到,舅舅和二哥在酒厂做工,自己何不跟他们学习酿酒谋生?
  说干就干。1997年,曹均彬以破釜沉舟的决心筹措5万元,租借了原利泽乡政府一个约400平方米的废弃公房,又请来一个烤酒师傅,酿酒作坊就这样艰难起步了。
  泡粮、发酵、蒸馏、存储,每个环节都不敢有一丝马虎。每天早上4点,曹均彬便与师傅一道做工,潮湿的空气时常使他的右腿隐隐作痛,他只能咬牙忍受。为节约成本,曹均彬经常要到煤厂拉煤,一次到草街街道,车子突然坏在半山坡,前不着村后不挨店,师傅得回城买配件,曹均彬只得在车里等着,时值寒冬半夜,伤腿肿得浑圆,痛得他虚汗淋漓。还有一次,曹均彬骑摩托车搭载150斤桶装酒到村上小卖店寄卖,却失去平衡连人带车一头栽倒在冰冷刺骨的水田里,要不是村民及时赶到,他差点晕死过去。
  为了拓展销路,曹均彬拄着拐杖,在镇上一家一家推销,风里来雨里去,凭着内心那份坚韧和纯粮白酒的品质,多年下来他终于打开了市场,业务也逐渐扩展到邻近乡镇。

踌躇满志前行 扩大规模发展
  十年时光,转瞬而逝。2006年,曹均彬的作坊已发展成为一个占地1200平方米的酒厂,销路也遍及合川各个角落。但散装酒品质无法提升,利润少;进入门槛低,小作坊多,市场冲击大。“上瓶装,做品质酒!”十年的磨砺壮大了曹均彬的雄心。一头扎进去,曹均彬才知道瓶装酒这个市场有多难。“没细算过,全国性大品牌上百个,地方品牌少说也有上千个。况且市场销售千差万别,竞争极为残酷。”硬着头皮上,没有退路。注册商标,设计包装,进瓶装设备。还是老办法,农村包围城市。曹均彬走乡串镇,把自家的酒和市场同类型的酒除去包装请人品尝,靠实力和口碑赢得市场。
  2012年,为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合川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区残联也加大了残疾人创业扶持力度,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创业培训,在资金政策方面对创业典型给予帮扶。
  十几年的品质已被当地市场认可,品牌效应也逐步体现。见时机成熟,曹均彬于2014年在老家高马村征地21亩,建起规模达5000平方米的重庆市嘉利酒业有限公司。增加设备,完善产品生产检验流程,丰富品种,个性化定制,强化销售,一系列发展策略实施下来,产品逐步走出合川,向西南片区区县辐射,企业年产值一年上一个台阶。
  目前,该企业有13个注册商标,2个发明专利,50至53度各种年份、原浆、窖藏、定制等清香型白酒几十个品种,窖藏酒最长时期近20年,每年可产酒500吨,“渝嘉”商标在2014年被评为重庆市著名商标,今年,“渝嘉”牌荣获重庆市特优农产品荣誉称号。曹均彬表示,今后他还打算陆续开发桑葚、枇杷等果酒,进一步提升品质,实行网上销售。
  作为残疾人,曹均彬对困难残疾人群体十分关注,感同身受。为帮扶他们,在企业招聘员工时,只要残疾人能胜任的岗位他都优先录取,目前,38名员工中,有7名是残疾人。
  “苦难不是人生的全部,只有经历过,才更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希望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曹均彬的话朴实而坚定,透过他的眼神,未来一片灿烂。曹均彬在酿酒厂房劳作

上一篇 返回 下一篇

备案号:渝ICP备08002051号
《合川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地址:合川区南园路225号 邮编:401520
新闻热线:42740168 投稿信箱:hcbs11@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