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2023年04月26日
新闻内容
第A2版: 要闻
智慧养殖让渔业更高效
○王崟欣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套智慧养殖系统,能实时监测海水pH值、溶氧量等指标;一部手机,可360度查看鱼群活动状况;仅需几人,就可以养殖上百吨大黄鱼……如今,不少地方依托数字化智能设备,创新水产养殖模式,让渔业变得越来越智慧。
  推进智慧水产养殖,并非智能技术在某个环节的简单应用,而是要实现渔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比如,在福建省连江县深远海养殖平台“定海湾1号”的智能化平台上,可实时看到海水pH值、盐度等数据,鱼儿生长情况如何也一目了然。“定海湾1号”船体总长60.9米,宽32米,养殖水体1.58万立方米,能抵御15级台风。按下按钮,就可以进行投料、清洗网衣等操作。据连江县海洋与渔业局水技站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大黄鱼为例,深远海养殖平台单位产量是传统养殖的5倍,单位产值是传统养殖方式的10倍。无论从生产管理、决策销售还是经济效益看,智慧渔业都有着传统渔业难以比拟的优势。
  信息技术的赋能,不仅能显著提升渔业生产和渔业管理决策的能力与水平,还让渔业发展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通过智慧养殖系统,可以实现鱼病远程问诊,甚至构建一个鱼病防控网络。有的智慧养殖系统,还汇集了市场价格等交易信息,使得养殖到销售的决策过程更科学。此外,智慧渔业还可以和农(渔)村电商、农业信息服务与农业休闲旅游等联动发展。事实上,一些地方的水产养殖已经开始和电子商务深度融合,提供从养殖、加工到销售的一条龙服务。
  从长远看,智慧渔业效益可观,发展前景广阔。不过,仍面临一些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比如,深远海养殖平台投入大,“定海湾1号”前期投入就高达上千万元。单靠养殖户、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显然难以负担。小型智能化水产养殖设备提供的水质监测、环境监控、自动投饵等辅助功能,对养殖效益增加的效果还不明显,渔民投入积极性不高。进一步加大数字化智能养殖设备的政策支持力度,探索建立成本共担机制,智慧渔业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推进智慧水产养殖,促进传统渔业变革,是渔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养殖模式面临诸多挑战。同时,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正加速发展,水产养殖业应积极顺应这一趋势。持续以科技赋能水产养殖,提升渔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就一定能推动渔业现代化水平迈上新台阶,让更多水产养殖从业者、企业从技术进步中受益。
  (2023年4月20日《人民日报》)

上一篇 返回 下一篇

备案号:渝ICP备08002051号
《合川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地址:合川区南园路225号 邮编:401520
新闻热线:42740168 投稿信箱:hcbs11@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