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袁询)文某原是网络主播罗某的“粉丝”,后双方发生了矛盾,文某在罗某直播间、个人账号等处发布贬损侵害其名誉权的内容,罗某认为因文某的行为导致收入锐减,遂诉至法院。近日,区法院审结了这起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
罗某直播的主要方式为聊天。“粉丝”文某因与罗某发生矛盾,2021年12月起,在网上对罗某进行人身攻击,评论“恶心”“低贱”等文字,并制作了自己陈述上述文字内容的视频作品发布在某网络平台,还向罗某的好友说其是“装可怜”等。
罗某2021年微信提现等方式收入2.7万元,支付宝收到某文化传播公司以及某网络平台的转账27.1万元;2022年微信提现等方式收入4.6万元,支付宝收到某文化传播公司以及某网络平台的转账降至1.8万元。罗某认为文某的行为严重损害了自己的名誉权等,并造成了经济损失15.3万元。
区法院认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被告文某在网络上发布侮辱、诽谤原告罗某名誉的文字,又向原告的朋友发送不利于其名誉的文字。被告的行为已构成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应当停止侵权行为、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关于原告诉请的15.3万元经济损失,区法院认为,罗某作为网络主播,主要收入来源为直播间打赏,文某在罗某的直播间发布侮辱、诽谤罗某名誉的文字并向罗某的好友发送不利于其名誉的文字,会影响罗某在直播间获取的打赏次数和金额。而罗某获取打赏的次数和金额同时也受直播质量、互动策略、流量曝光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法院结合案件事实、罗某从事行业的特征及收入情况酌情认定罗某的财产损失为2万元。
综上,区法院作出如下判决:文某删除侵权内容、发布道歉声明,赔偿罗某财产损失2万元及相应精神损害抚慰金、律师费。
被告文某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清朗的网络空间需要广大网民共同维护。广大网民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应严格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和伦理道德,共同抵制网络不当行为,共建清朗网络家园。另外,一旦发现自己的合法权益因网络侵权而受损,请第一时间留存相关证据,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