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2022年09月23日
新闻内容
第A3版: 要闻
在红土高原磨砺的红岩英烈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岩英烈刘国鋕是小说《红岩》中优秀共产党员刘思扬的原型,曾在云南战斗、磨砺。红土高原上留下了他斑斓的革命史迹。

舍优渥生活赴云南办学
  刘国鋕,1921年农历二月二十九出生在四川省泸县一个名门望族,其父刘笃初曾担任四川省泸州济和发电厂董事长。刘国鋕七岁时父母相继去世,家道中落。他亲身体验到封建地主对下层劳苦大众的剥削,世间贫富悬殊的不公,从而产生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对劳苦大众的同情。
  1936年,刘国鋕考入成都建国中学,当地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点燃了他的爱国热情。在校期间,他阅读了云南人艾思奇所著的《大众哲学》以及《思想方法论》等大量启蒙读物,树立了寻求真理、改造社会的信念。1939年高中毕业后,刘国鋕考入西南联合大学法商学院经济学系,后因病休学一年。
  1940年,西南联大在四川叙永设立分校。刘国鋕病愈后,就近到叙永分校学习。1941年,他随分校迁到昆明西南联大本校。在西南联大求学是刘国鋕人生道路上的一大转折,他参加了学校很有影响力的“冬青”壁报社的活动,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走上了革命道路,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4年,中共中央南方局号召革命青年到抗日敌后、到广大农村发动民众,中共云南省工委及中共西南联大支部积极响应。此时,地处滇东北的陆良县县长、中共秘密党员熊从周一边在当地开展抗日民主活动,一边派人到西南联大寻找进步教师到陆良办学。中共云南省工委及中共西南联大支部获知消息后,认为在陆良建立党的据点十分必要,经过慎重考虑和权衡,决定派刘国鋕到陆良工作。
  当时刘国鋕正面临大学毕业,他的亲戚、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刘航琛在资源委员会早为他谋得职位,但刘国鋕却告知家人要到贫瘠落后的陆良县做教育工作,令亲友震惊不已。他们认为刘国鋕不到政府机关享受高薪厚禄,却跑到“不毛之地”当教书匠,简直不可思议,便用亲情相劝。但刘国鋕不为所动,毅然决定到陆良开展工作。
  刘国鋕到陆良县后,熊从周对他甚为器重。兼任陆良县中校长的熊从周委任刘国鋕为县中教务主任,并代行校长职权。其间,刘国鋕陆续安排了组织上派来的进步青年到校任教,如他的侄子刘以治及吴子见(《红岩》人物华为原型之一)等。不久,陆良中学除个别老教师及总务人员外,教职工大都是来自西南联大、云南大学等校的地下党员或进步青年。就这样,陆良中学成为了党的工作据点。
  熊从周对刘国鋕十分关心,遇校内重大事情都找他交谈,听取意见。有时他还到刘国鋕宿舍与之促膝谈心,进行启发教育。他还经常出席由刘国鋕等举办的学校周会和各种纪念会,每次到会都要发表讲话。
  在熊从周的支持下,刘国鋕带领同志们一道辛勤工作,仅一个学期就改变了学校的面貌。学校民主氛围浓厚,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家长都愿意将子女送到陆良中学上学,有的甚至把原在昆明读书的子女转回陆良中学就读。

到重庆开展革命工作
  当时,抗日形势严峻,国民党军节节败退,日军直逼黔滇,贵州独山危急。为抵抗日军侵略,刘国鋕带领陆良中学师生着手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准备工作。(未完待续)(学习强国重庆学习平台供稿)

备案号:渝ICP备08002051号
《合川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地址:合川区南园路225号 邮编:401520
新闻热线:42740168 投稿信箱:hcbs11@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