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9月20日3版)
“我不小心,出了事故”
抗战胜利后不久,胡宗南决定保荐熊向晖去美国留学。熊向晖通过地下党组织请示周恩来同意后,于1946年6月初飞抵南京,办理留美相关手续。早在5月底,党组织就传达指示,周恩来要和他在南京面谈。
6月10日,熊向晖正在南京住处看报。保姆进来通报,有人求见。熊向晖说:“请他进来。”
来人说:“胡公请你。”“胡公”是周恩来的代号,熊向晖明白是自己人,便说:“那好,我们走吧!”出门时,来人对熊向晖说:“我叫童小鹏,胡公有急事,需要你到梅园新村30号一趟。”
熊向晖到达梅园新村,在会客室刚坐定,周恩来就推门进来。他关上门,拉着熊向晖的手在沙发上坐下,神情严肃地说:“我不小心,出了事故。”
原来,6月7日,周恩来乘坐美国特使马歇尔的专机去延安开会,因忙着回南京参加国共谈判,开完会就直奔机场。由于十分疲倦,周恩来在飞机上睡着了。下了飞机,回到梅园新村,他发现装在衬衣口袋里的小笔记本不见了,小本子上有熊向晖在南京的住址。9日下午,马歇尔派侍从副官给周恩来送来一个密封的盒子。周恩来打开一看,里面装的正是他丢失的小本子。小本子虽然找回,但他担心马歇尔将本子上的内容拍了照,熊向晖很有可能暴露。
熊向晖虽然感到震撼,但仍坚定地说:“请周副主席放心,万一出了什么问题,我也不怕。为了党的事业,我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周恩来说:“党不应该让党员平白无故地牺牲,我们要想办法挽回这个损失。你得先避避风头……你先去上海躲避一段时间,找个可靠的熟人注意你家中动静,如发现异常情况,即用暗语快信通知你,你即到上海马思南路107号找王炳南,他会把你安全送到苏北解放区。如果半个月后,一切正常,就说明马歇尔没有把照片送给蒋介石,你便迅速回南京办理留美手续。”
周恩来又问:“你在南京有可靠的熟人吗?不能是我们秘密线上的。”熊向晖思考片刻,说:“我的未婚妻谌筱华可以负责这事。”熊向晖随即介绍了谌筱华的基本情况。周恩来说:“好,就这么办。”遵照周恩来的指示,熊向晖在上海躲避了半个月。后接到谌筱华的来信,内写“王兄康泰,阖府安详”,表明一切正常,熊向晖才放下心来。
1947年3月,胡宗南再次部署进攻延安。熊向晖被紧急召回,为胡宗南拟订攻占延安后的“施政纲领”。他由此获得胡宗南攻略延安的详细计划,并把计划很快送到延安。周恩来收到情报时,十分激动地赞道:“真是好样的!关键时刻又一次保卫了党中央。”中共中央随即撤出延安,把一座空城留给了胡宗南。事后,毛泽东夸赞熊向晖“一个人能顶几个师”。
同年5月,熊向晖从上海乘船赴美,不久进入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研究院攻读政治经济学硕士。9月,中共在北方的情报网遭到敌人严重破坏,王石坚等数十名谍报人员被捕。军统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熊向晖、陈忠经与申健等人的真实身份,但人在美国,军统鞭长莫及,加之胡宗南为求自保,竭力压下此事。
1949年4月底,熊向晖从美国回国。7月的一天,他与周恩来见面。周恩来高兴地说:“终于在胜利以后见面了。西安的情报工作做得很成功,你做了努力。”又说:“在我们党的情报工作中,李克农、钱壮飞、胡底可以说是‘前三杰’,你和陈忠经、申健可以说是‘后三杰’。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你们都为保卫党中央做了贡献。毛主席曾设想,如果发勋章,也要发给你们。”
“外交工作不能意气用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熊向晖历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中国驻英国代办、解放军总参谋部二部副部长、中国驻墨西哥首任大使、中共中央调查部副部长、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兼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等职。在诸多重要的外交场合中,熊向晖经常以总理助手的身份出现,周恩来对他的关怀乃至批评都令他终身难忘。
1954年4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熊向晖以新闻联络官的名义,负责新闻办公室的工作。为了让外国记者更好地了解新中国,周恩来让代表团举行电影招待会,放映国庆纪录片。代表团放映的《1952年国庆节》,受到热烈欢迎,能容纳350人的电影院座无虚席。放映过程中,不时响起掌声。
随后,代表团决定再放映一部《梁祝哀史》。这是一部根据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拍摄的彩色戏曲片。在旅馆里先行试映时,旅馆的一些职工观看不久,就一个个地走掉了,显然是看不懂。于是熊向晖请懂越剧的同志将剧情介绍和主要唱段写成一本十五六页的说明书,准备译成外文,发给外国记者。
之后,熊向晖向周恩来汇报试映情况以及所作的准备,周恩来却批评他们是在搞“党八股”。周恩来说,十几页的说明书,谁看?我要是记者,我也不看。他给熊向晖出主意,说只要在请柬上写一句话:请你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放映前用英语作一个三分钟的剧情说明,用词要诗意,带点悲剧气氛,把观众的思路引入电影即可。
熊向晖照周恩来的提议去办。放映前10分钟,250个座位就坐得满满的。放映过程中,全场肃静。放映结束,观众还如醉如痴地坐着,沉默了大约一分钟,突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他们久久不肯离去,纷纷发表观后感。(未完待续)(学习强国重庆学习平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