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静)“田里面的水稻长势良好,而在稻田一侧的深水沟里,养殖的小龙虾也即将上市。”日前,肖家镇稻虾共养技术员张伟高兴地说道。该镇依托山水地域优势,结合辖区各村的实际情况,充分整合闲置资源,在做大做强传统农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转型等方面发力,实现了集体经济持续增收,部分群众稳定就业的初步目标,走出了一条具有肖家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肖家镇新学村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整治,并流转给第三方公司实施稻虾共养发展模式。“自从实施稻虾共养以来,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收取管理费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两个方面,大概年增收32万余元。”新学村村委会副主任邹海龙介绍,新学村引进公司发展稻虾共养模式,
不仅有效解决了村里劳
动力缺失、土地撂荒等
问题,同时也盘活了村
里的农机综合服务社,实现了村民、公司和村集体三方共赢。
由于稻谷、玉米等传统农业需要较多的劳动力,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不愿意种植。结合这一实际情况,肖家镇圣明村党支部把部分村民不愿意或没有能力种植的土地,以流转的方式,从村民手中接过来种植稻谷,并在种植的品种上进行了优化。圣明村村民柳坤学今年60多岁了,家里有几亩田土,他想全部满栽满种已是力不从心。如今,他把土地流转给村集体,不但可以每年收取土地流转金,农忙时节还能在村集体务工,收入较自己耕种增加了不少。据肖家镇圣明村党支部副书记刘世海介绍,圣明村集体经济组织从2019年开始,流转种植水稻146亩,目前种植的品种是“喜两优超占”,长势比较良好,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在9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