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同时,我区还积极推进医保服务向镇街和村(社区)延伸,功能化建设镇街医保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村(社区)医保便民服务点。在各镇街医保服务站逐步建设完成“一中心”调度视频系统;按照“有专职人员、有专用窗口、有专用设备、有专用网络、有专用宣传阵地”的原则,对各镇街医保服务站进行进一步规范化建设;下沉16项最常用的政务服务事项,持续探索帮办、代办、电话办等适老化服务机制。
此外,依托现有村(社区)便民服务站的场所和人员,将医保服务纳入村(社区)公共服务内容,努力完成三年内(2021年至2023年)建成419个村(社区)医保便民服务点的目标规划;制定“有人干事,有场办事,有章理事,有信息平台支撑”的医保便民服务点建设“四有”标准;下沉12项最常用的政务服务事项到村(社区)医保便民服务点,让医保服务真正深入基层、深入民心。
资源整合提高服务质量
家住钱塘镇大柱村的彭婆婆因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长期在药店购买降压药和降糖药服用,每个月花费好几百元,经济压力很大。村上的医保管家得知情况后,入户为彭婆婆讲解了城乡居民“两病”政策,并指导家属带彭婆婆到附近的诊所办理了“两病”资格手续。现在,彭婆婆在卫生院、村卫生室或诊所就诊取药,报销后每个月只需几十元,使用集采药品甚至不用花钱,且不用单独办理特病卡,既方便又实惠。
推动“医保管家”进万家正是我区提高医保服务质量的举措之一。近年来,我区在各村(社区)组建以“两委干部、本土人才、乡村医生”为主体的“医保管家”团队,实行分片负责制,对辖区群众参保档案、特殊群众独立档案和动态管理台账、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两病”档案和就诊用药台账实施精细化分类管理,指导群众选择正确参保、合理用药,建立医保管家和企业联系机制,主动为群众和企业排忧解难,提升了医保服务的深度。
“我区还积极探索‘政企联动’新模式,推动‘医保服务’更走心,提升了医保服务的广度和精度。”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小组有关人员告诉记者,在具体工作中,充分利用企业的网点、物流、人力等优势资源,在全区30个镇街农商行、邮政网点分别建设1个医保服务站;探索将邮政快递员发展为“医保助手”深入宣传医保政策;利用人保财险公司保险销售人员开展医保政策“营销”;落实区医保中心与大病保险、长护险公司合署办公机制,不断提升医保政策知晓率、医保服务落实度。
“我们还建立了医保‘心服务’品牌,在患者最为集中的区人民医院建设医保服务站;将区卫生健康系统的健康管理数据导入‘两病’管理系统;继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医保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预付方案,及时为定点医疗机构预付医保费用、开展医保系统使用指导,真正做到服务‘零距离’,便民‘不打烊’。”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小组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