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2022年05月31日
新闻内容
第A2版: 要闻
钓鱼城石照县衙
○通讯员 沈刚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合川钓鱼城风景名胜区,有一个七百多年前的老县衙。这个老县衙,就是享有“南宋王朝最后一个县政府”之称的“石照县衙”。
  合州石照县衙(亦称钓鱼城石照县衙)位于城中朝天堰天池右侧原名风火墙的坡地上。县衙座北面南,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中轴线上排列着照壁、大门、大堂、二堂、小院等主体建筑,布局对称,主次分明,高低错落,浑然一体。由于石照县衙是在战争时期就钓鱼城中民居改建,故而有别于目前国内现存的一些明、清著名县衙,尤其在建筑规模、布局和艺术上呈现出了因地制宜、讲求适用的特点和巴渝古民居建筑的艺术风格。
  据《合川县志》记载:宋代的合川名叫合州。当时的合州辖石照县、汉初县、巴川县、赤水县、铜梁县。其中,合州府及石照县办公地点原本设在今天的合川城区。宋淳祐三年(1243年),为抵御元军进攻,合州府及石照县衙转移至钓鱼城山上。1276年,南宋王朝灭亡,而钓鱼城军民却依然坚持至1279年守将王立献城降元。在1276年至1279年之间,尽管钓鱼城“不通王命”,南宋王朝除钓鱼城以外的州县已被元军占领,而钓鱼城上的石照县衙却没因为南宋王朝的灭亡而停止办公。因此,钓鱼城上的石照县衙,又有“南宋王朝最后一个县政府”“大元统一之后唯一的南宋县衙”之称。
  石照县衙建筑在逐层升高的阶地上。位于县衙大门前的丹墀(即台阶)与照壁以青石砌成,构成了县衙建筑的序幕。照壁主体由青石砌成,壁垣顶凿饰斗拱、挑梁及圆筒青瓦,鸱尾衔壁脊,四角小翘,似如崇楼广厦。照壁南面正中“石照县衙”四大字,集北宋书法家米芾墨迹而成,书体潇散奔放,颇具刚劲、雄快之势。
  照壁北面正中是“贪兽吞日”浮雕,画面里有一个形似麒麟的怪兽,叫“贪”,也就是饕餮(四凶之一,又叫“大嘴巴”)。先秦古籍《山海经》记载,饕餮是神话中的最为贪婪之兽。传说它吞下了无数的金银财宝,但它仍不满足,张着血盆大口,妄图吞吃天上的太阳,结果落了个粉身碎骨,葬身悬崖的可悲下场,此乃“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不足吞太阳”最终结局。因此,古代各级衙署在照壁上刻绘“贪吃太阳”的图案,使每天进出官衙的官员时常与照壁打照面,达到时刻提醒官员要“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不要贪婪残暴,祸害百姓”的警示目的。将照壁辟为“廉政警示牌”的做法,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石照县衙照壁后竖立有石碑一通,为宋代各级衙门必设之《戒石铭碑》,亦称《戒石碑》。清光绪《合川志卷三·职方》记载:从宋代开始,合州及属县衙门前均有戒石碑的设立。碑阳“思无邪,公生明”六字为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司马光手书,分别出自《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和《荀子·不苟》“公生明,偏生暗”。意思是:心存高远,才能摒弃邪念,秉公办事;为官公正,才能明察秋毫,清正廉明。
  《戒石铭碑》碑阴铭文曰: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意思是:官员的俸禄来自于百姓艰辛不易的收获;如果你暴虐广大的普通老百姓是很容易的,但是朗朗青天不容欺骗,必将会有报应,受到严惩。
  这句四言十六字箴言,是宋太祖赵匡胤鉴于前后蜀(五代十国时期,即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共53年。前后蜀是先后建立在蜀中今重庆、四川的两个政权:前蜀 891-925、后蜀 925-965,最后被北宋所灭)政治腐败、一触即溃的历史教训,从五代后蜀第二代君主孟昶的《诫谕辞》中摘录出来作为宋朝官箴(孟昶《戒谕辞》每句4言,共24句,96字;用以劝诫官吏常念百姓衣食父母之恩,为官务必清正廉洁)。后来,宋太宗赵光义将这十六字官箴正式命名为戒石铭,颁示天下,刻石立于全国各府州县衙门之中,成为戒饬官吏的令箴。
  县衙大门外分别按古代形制设置石狮子、门墩、门鼓(俗称“喊冤鼓”)、放告碑碑(即“诬告加三等”、“越诉笞五百”石碑)等官府衙门不可缺少的构件,使得县衙显得格外威严、壮观。
  大门官联云:不负苍天,何论官阶只七品;常思黎庶,生怕民心失半分。
  县衙门庭后的丹墀东侧陈列布置为押司房(即押司居所)。宋代的州、县衙门中,有押司(负责案卷整理工作或文秘工作的小吏。一般一个县有8个押司)、录事(掌总录文簿)、手分(宋时州县雇募的一种差役)等。
  西侧陈列布置为牢房(即审理案件的临时囚禁人犯之所)。其场景展示中特设置赌徒李二(坐)、惯盗尤福(站)两个人犯,牢房的右侧靠墙放置的刑具。
  正堂是古代县令主持政事、宣明政教、审理案件的地方,亦称“大堂”。石照县正堂陈列以县令马伯康、主簿赵奎,以及衙皂(8人)、弓手(2人)等12尊铸钢雕塑构成了“升堂审案”之初等待押解人犯到来之时的场景。为着力营造其森严的氛围,正堂楹拄上制有表明官德、官风、官声、官政等为官之道的官联一副。联曰:能辨秋毫,天理昭昭悬明镜;不容邪恶,威风凛凛有法绳。
  堂中北侧设置县令审案暖阁,审案桌上陈列令箭、火签和“石照县令印”,两侧竖立“石照县正堂”告牌和立扇,并在暖阁后上方悬挂“明镜高悬”金字匾和《麒麟图》屏风。
  “明镜高悬”典出《西京杂记》,又名“秦镜高悬”,比喻官吏能明察秋毫,光明正大,执法严明,判案公正。麒麟,俗称“四不像”,古代传说中的仁兽、瑞兽。在中国古代传说中麒麟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被称为圣兽王。《麒麟图》即表示官者要以“仁”为本。“仁”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
  围绕“升堂审案”的展示主题,正堂中除置有堂鼓之外,两侧还陈列布置有“肃静”、“回避”立牌和仪仗兵器、男女各种刑具和板杖。
  县衙二堂在正堂后侧的丹墀之上,是石照县令及其佐官处理日常公务和会见宾客的场所。堂前高悬“二堂”横匾,明柱上楹联曰:临衙廉政,不懈躬身国事;重礼劝农,勿亡致力民生。
  在场景展示上,二堂中有铸钢雕塑3尊,展示了钓鱼城守将张珏和部将王立莅临县衙,石照县令马伯康向其禀报政务的场景。正中主位就坐者即为张珏,右侧就坐者为部将王立,堂中站立者为石照县令马伯康。
  在氛围营造上,二堂正壁高悬“清慎勤”匾额一方。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政治家、思想家就把“清”“慎”“勤”作为为官从政的箴言。即“清者大节,慎者无误,勤则能理”,这就是古人所谓的“三字符”。
  匾额下方悬挂“洞天山堂”立轴1幅,两侧对联曰:壁垒森严,人知利榳摧坚甲;惠风和畅政比黄钟解急弦。该联的大意是:军民团结一心,就能战胜敌人;为官以仁爱为本,就可扭转紧张的局面。
  二堂后现为一小院,院中雕塑为石照县令马伯康、夫人马黄氏、小儿马二宝及丫环紫云4人。展示的是战争闲暇县令的日常生活。
  在小院之后,原有三堂及后花园。此外,除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大堂、二堂、三堂外,其东侧副线上由南向北依次分布着厨院、知县宅等,西侧副线上有古时衙署内工作人员办公及休息的西群房等建筑。
  2009年夏天,南宋合州府石照县衙修缮工程启动,修缮内容包括:县衙照壁、“鸣冤鼓”、大堂、二堂、县官住房、衙役室、左右厢房、牢房等,总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其中,县衙大堂的人物雕塑及功能布局,展示了南宋时期县官审案的真实场景。2010年5月,维修后的石照县衙正式向游人开放,成为钓鱼城风景名胜区的一个重要景点。

备案号:渝ICP备08002051号
《合川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地址:合川区南园路225号 邮编:401520
新闻热线:42740168 投稿信箱:hcbs11@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