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敏 文/图
30几岁担任国内大型知名食品企业项目负责人,年收入高达150万元,同时拥有7家连锁火锅店,生意最红火时年盈利超过400万元。
这样一位从农村走出来的年轻人,却果断放弃大好前程,选择回到家乡当农民。
脚穿长长的雨鞋,浑身是泥……5月15日,记者在铜溪镇袁桥村见到了周江。朴实无华的外表,朴素的穿着,使周江看起来和其他农民无异,但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上,却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显现出他的劳动热情和对新生活的追求。
辉煌从洗碗工到企业高管的人生蜕变
今年37岁的周江,是土生土长的袁桥村人。3岁那年,父亲意外去世,一年后母亲改嫁,留下他和64岁的奶奶相依为命(爷爷去世多年)。在乡亲们的热心帮助下,周江吃百家饭、穿百家衣,一天天长大。
2001年,年仅16岁的周江初中还没毕业就辍学打工。他先是在成都一家餐饮店里当冼碗工,聪明好学又能吃苦的他偷学厨艺,短短1年后,成了一名出色的厨师。2008年,他被一家知名火锅餐饮公司聘请为厨师长,2014年被提拔为行政总厨,年薪20万元。2018年,内蒙古一家知名火锅底料生产公司向他抛来橄榄枝。在这家公司,周江很快从运营副总被提升为项目负责人,保底年薪60万元,加上分红提成等,年收入高达150万元。期间,周江与人合伙开了一家8000平米的火锅底料生产工厂,并先后在河南、山东等地开了7家名为“捞三国”的火锅馆,疫情前这些火锅馆每年给他带来400多万元的纯利润。
周江实现了大部分打工仔难以实现的梦想。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事业正如日中天,他却放弃高薪,关闭了自己的火锅馆,回家乡当起了农民。
转行放弃高管岗位重回家乡当农民
在外打拼的这些年里,周江时刻心系家乡,感念当年救助他的乡亲们。近年来,国家一直在提倡乡村振兴,每当想着家乡落后的面貌,他心里就不是个滋味,一直想找机会回家乡干一番事业。“要实现乡村振兴,就要建设家乡,这不是挂在口头的一句空话,而要付出行动,甚至要牺牲个人利益。”周江说。去年底,他回到家乡,看到村里高标准农田改造建设项目成效,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得到极大的改善,昔日的陡坡地、扁担田,正变成一片片平整开阔的田地,这让他看到了希望。他认为回家创业的时机已经成熟,便有了放弃高薪,回到家乡去种田的念头。
然而,这个决定却一度遭到家人反对,大家都觉得他傻了,好不容易熬出了头,干嘛又回到农村来受这份苦。最终,周江说服了家人。在辞去项目负责人职务、陆续关闭7家火锅馆后,今年3月1日,周江带着妻儿回到了袁桥村,当起了农民。他先投入了100万元,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200多亩土地,种了优质水稻、南瓜、空心菜等作物。
梦想扩大规模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回老家创业后,周江每天早上5点多钟起床,在田间地头跑上跑下,日均步行3万多步,巡查作物的长势情况,安排工人干活。看到周江为家乡建设忙碌的身影,村中百姓很欣慰,都说“当年那个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回来了。”
今年3月的一天,为赶在下雨前栽完空心菜苗,周江打着车灯在地里忙了大半夜。眼下正是空心菜上市能卖好价钱的时候,但周江种的70亩露天空心菜却一所无获。由于自己不懂技术,周江种的空心菜提前“衰老”,一茬都没有掐去卖就老得开花了。“这片空心菜光是苗子就花了四五万元,加上其他费用一共花了10来万,算是打了水漂。”周江说。
但周江没有灰心,他也做好了前期失败的准备。他说:“毕竟自己才开始接触农业,还不懂技术,以后一定好好钻研,我相信苍天不会辜负一个认真做事的人。”
如今,周江回到家乡已两个多月,他给乡亲们带来的利益真实可见:村民们以前的撂荒地,现在每年可以领到300-400元每亩的承包费,30多名村民长期在周江的承包地里打工,每天可得80元的报酬,每月工资准时兑现发放,部分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打工的愿望。
谈起以后的发展和梦想,周江说,从最初的入城到现在再回乡,他经历了二次创业。这两个多月的辛勤付出,让他看到农业大有发展前途,明年他准备再承包800亩地,今后他要通过村民以土地或者技术入股的方式继续扩大种植规模,这样不但对自己有益处,也能带动乡亲们一块致富。
“既然回来重新当农民,就一定要让家乡焕发新颜!”采访结束时,周江望着自己的承包地,大声说道。
袁桥村的村支书何书记对周江的梦想十分支持。他感慨道:“当今这个时代,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回农村种田,难得有这样一个青年,怀着这样的想法,而且能坚持下来,我们相信他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正在田间忙碌的周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