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2022年05月18日
新闻内容
第A1版: 要闻
以民为本创造高品质生活
——迎接市第六次党代会系列述评之三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日报记者匡丽娜李珩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语重心长地对重庆提出殷切期望:“希望重庆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致、沉心静气,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让重庆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重庆发展指明了方向。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重庆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将城乡融合作为重庆发展最高境界,统筹抓好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两个基本面”,重庆城乡发展实现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城市和乡村展现出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新画卷,交出一份不断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的精彩答卷。

以人民为中心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接续奋斗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重庆考察,一下飞机,就转乘火车、汽车前往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
  习近平总书记去了村民的家中,他关心:“粮食看来没问题吧?全村都没有问题吧?就是吃得饱,穿得暖,这都达到了吧?”
  习近平总书记去了当地的小学,他嘱咐:“‘两不愁三保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义务教育要有保障,要保证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受教育,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有一种情怀叫念兹在兹;
  有一种担当叫不负重托。
  如今,中益乡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处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语,“吃得黄连的苦,尝得辣椒的辣,换来蜂蜜般的甜”。
  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既是底线性任务,承载着厚重的民生期待,也是一块“试金石”,检验着脱贫攻坚的质量、成色。
  重庆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严格落实主体责任,集全民之智、聚全市之力,大力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实行脱贫攻坚“双组长制”,市领导定点包干18个深度贫困乡镇及所在区县,各级各部门层层签订责任书。
  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问题,实施“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举措,大力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和实效。
  奋斗的征程波澜壮阔,显著的成就振奋人心。
  2021年,重庆14个国家贫困区县和4个市级贫困区县全部摘帽,18个深度贫困乡镇实现高质量脱贫,190.6万贫困群众与全市人民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以“流血流汗不留遗憾,任劳任怨绝不认输”的决心与干劲,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重庆乡村振兴新征程起步行稳致远:
  抓好底线任务,保障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落实好耕地保护建设硬设施,稳住农业农村发展基本盘。
  产业振兴重点转向提质增效,累计发展柑橘、柠檬等优势特色产业3100余万亩,创建三峡柑橘等4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生态旅游、养生养老、乡土文化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
  改厕改水、修路通渠、植绿增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启动,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2021年,14个脱贫区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1%;脱贫地区生产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9.2%。
  “2021年,华溪村集体经济联合社收入超过60万元,直接向农民分红近15万元。加上乡村旅游收益,村民的日子将更红火。”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党支部书记王祥生信心满满地说。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在新的奋斗里书写。
  如今,重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接续奋斗乡村振兴。 (下转2版)

上一篇 返回 下一篇

备案号:渝ICP备08002051号
《合川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地址:合川区南园路225号 邮编:401520
新闻热线:42740168 投稿信箱:hcbs11@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