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莲者,花之君子者也;廉者,为人清正者也。合川廉洁文化源远流长,清官廉吏灿若星辰。今日起,本报开设“合川清莲”栏目,刊登本地清官廉吏故事,深挖本土廉洁文化,以史鉴今,春风化雨,引导党员干部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让合川“廉”花别样红。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央电视台前后两次以两个版本播放了一代廉吏于成龙的电视连续剧。第一个版本是2000年中央电视台播放的20集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第二个版本是2016年中央电视台播放的40集电视连续剧《于成龙》。两部电视剧反映同一个历史人物,让观众百看不厌,并创下较高的收视率。究其原因,十有八九是出于观众对廉政的认可,对廉吏的敬仰,对清官的褒扬!
而令人叹息的是,这两部收视率较高的电视连续剧,却未把于成龙主政合州(今重庆市合川区)的从政经历及合州民众对于成龙的爱戴之情反映出来。对于世世代代敬仰、怀念于成龙的合川人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然而,崇尚清廉、敬仰清廉的合川人,并未动摇对一代廉吏的怀念与赞誉。在合川城北涪滨路原合川小南门外的广场上,至今仍耸立着一尊“一代廉吏于成龙”雕塑,这尊充满浩然正气的雕塑,正是合川民众为“一代廉吏”于成龙及其彰显的清廉文化立下的丰碑!
于成龙(公元1617年9月26日至1684年5月31日),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人,明崇祯年间中贡生。清顺治18年(公元1661年)任广西罗城县令;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于成龙因治理边城罗城有功,又被朝廷提拔为合州(今重庆市合川区)知州。
明末清初的天府之国四川,历经长达二十余年的血腥战乱,人口急剧下降,大量城镇惨遭劫难,地处重庆至川北乃至甘陕重要通道的合州也不例外。尽管是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环绕的物华天宝之地,而当时的合州却是断垣残壁,哀鸿遍野,一派凄凉。为医治战乱创伤,清政府采取了“湖广填四川”的强行移民政策,即从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强行移民到四川各州县。于成龙从广西罗城到达合州就任知州时,合州也迁来了大批湖广移民。
然而,摆在于成龙面前的,却是一个满目疮痍的烂摊子。当时的合州,城区人口仅140余人,全州库银仅为14两,全州共有507户(不含所辖铜梁、武胜二县),人口1013人。而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合州全州共4160户,人口72134人。与明万历七年相比,于成龙赴任时的合州,户数仅为那时的8.1%,人口仅为那时的1.6%。由于大批耕地荒芜,除了缺人丁外,还缺耕牛、缺农具、缺种子,要恢复农业生产谈何容易?在恢复商业流通方面,更是难于上青天。当时的合州城区,人烟十分稀少,街道杂草丛生,野狗横行,甚至还有豺狼出没。据《合川县志》记载,当时的合州城区,城区人口仅为140多人!城区缺人,搞商贸流通更是一句空话。
“合州乃膏腴之地,基础比广西罗城好得多。身为朝廷命官,我当尽忠职守,为朝廷分忧,为地方造福,为民众消除疾苦!我就是埋骨合州,也要把合州治理好。”面对困难,于成龙并未被吓倒,他决定撸起袖子,在合州大干一场。
为尽快恢复合州的农业生产和商贸流通,于成龙首先对外来移民进行妥善安置,并分给他们土地,帮助他们建造房屋。与此同时,于成龙还想方设法为移民筹集耕牛、农具、种子,并将它们发到一家一户移民手中,鼓励移民安心恢复生产。与此同时,于成龙还鼓励手工业者开作坊,鼓励商人办商铺,鼓励船夫跑运输,鼓励渔民下河打鱼。不久,死气沉沉的合州,在于成龙的苦心经营下,恢复了勃勃生机。合州的农业生产和商贸流通也迅速兴旺起来,城区生活条件与人气迅速回升。除合州本地人口迅速增长外,还有来自嘉陵江、渠江、涪江上游的顺庆(今南充)、广元、遂州(今遂宁)、三台、广安、渠县、达州等地的商人及船民到合州安家落户。
于成龙在合州为官,一是与老百姓同甘共苦,二是敢于抵制上级的乱摊派。他一到合州,就深入百姓中间访贫问苦,不摆官架子,不着官袍,不带随从仆役,不坐八抬大轿,不戴花羚顶戴。他经常是脚穿草鞋,身着布衣,头戴草帽,与老百姓一起耕耘在田间地头。渴了,就到路边喝一口井水;饿了,就啃一口装在兜里的糟糠冷馍。在抵制上级乱摊派上,他更是为老百姓着想。合州的落后状况刚刚有些起色,重庆知府的手就迫不及待地伸向了合州。这位知府大人要向合州百姓征收“鱼课”。于成龙接到摊派后,便不惜冒着丢官的危险,斗胆敬言:“朝廷有令休养生息,我等作为朝廷命官,岂能抗命?知府大人,合州民众才刚刚从死亡边缘喘过气来,你却来征收‘鱼课’,莫非想把他们再从死亡线上推?如果知府大人非征不可,成龙宁可回山西老家种田!”面对于成龙的据理力争,重庆知府自知自己的作法不适合当时朝廷政策,幡然醒悟的他,不仅免了合州老百姓的“鱼课”,还在于成龙的再三要求下减免了不少“正课”。
因治理合州有功,于成龙于康熙8年(公元1669年)调升湖北黄州同知。合州老百姓得知于成龙离开合州的消息后,纷纷涌向合州街头,洒泪送别他们心中的清官、“父母官”。为了纪念和褒扬“一代廉吏”于成龙,当时的合州民众还自发在合州城里建立了一座“于公祠”。
于成龙离开合州后,先后担任湖北黄州同知、黄州知府、福建按察使、直隶总督、两江总督、江苏安徽巡抚。清康熙23年(公元1684年)农历四月十八(5月31日),于成龙积劳成疾,继而转剧,自知不能康复的他,便召集部属诀别,叮嘱部署廉洁从政、清廉为官,不久病逝,终年68岁。位于涪滨路的于成龙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