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2022年04月18日
新闻内容
第A3版: 要闻
红色星火在城口燎原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接4月15日3版)

革命热情燃烧
  在川陕苏区城口纪念馆内,陈列着一件国家三级文物:象牙杆铜戥子。
  这件文物以纯手工磨制的象牙为秤杆,以黄铜为秤盘。经过岁月的磨砺,白色的秤杆露出浅红,黄铜色的秤盘慢慢变黑。
  “这是当年坪坝‘红军药房’草药医生周俊侯用来抓药称重的工具。它见证的是一段军民鱼水深情。”川陕苏区城口纪念馆馆长孙才兴说。
  1934年4月,王维舟率红三十三军进入城口,常在庙坝、坪坝、县城一带活动。在指挥战斗之余,他常深入到农户家中了解情况,发现坪坝场镇及周边有3家药铺,老百姓却常因“鸡窝寒”等疫病失去性命。原来,这些药铺均为大地主蔡益所开,收费昂贵,穷苦人看不起。
  1934年6月,王维舟召开坪坝区乡苏维埃干部会,并以苏维埃政府名义当众没收了这几家药铺;又在坪坝关庙巷子内开设药房,亲自为药房题写“坪坝工农红军药房”的店名,聘请周俊侯为百姓治病,贫困人家看病免费。
  就诊的人多了,“鸡窝寒”对百姓生命的威胁也小了,红军被称为“救命活菩萨”。
  “通过一件件事,老百姓感受到红军是真心为穷人谋福利的,都真心拥护红军、拥护苏维埃。”今年76岁的坪坝镇议学村村民周英珍说。周英珍曾听婆母龚玉珍说起当年的事:红军驻扎时,老人在井边洗衣服,红军会帮忙提水;龚玉珍和周边的妇女,用苎麻做成相对舒适耐穿的“麻窝子”鞋送给红军。
  在武装斗争方面,城口苏区人民和地方赤卫队,积极地配合红军的多次军事行动。左岚乡的陈良魁是当地游击大队长和村苏维埃主席。1934年红军在城口战斗期间,他发现地主袁华中帮敌人打探红军行迹,立即报告上级。红军将计就计,通过伏击全歼敌军一个连。当时,全县成立的7支赤卫军、16支游击大队、30多支游击小队、6个童子团,为维护社会治安、巩固红色政权和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保证红军后勤供应方面,城口人民更是倾尽所有。红军在城口战斗期间,正好遇上旱灾、虫灾,粮食歉收。《城口县苏维埃创建史》一书记录了对曾任红三十三军295团司号班班长刘武彩的采访。刘武彩泪流满面地说:“在城口战斗期间,是城口人民养活了我们。只要是能吃的东西,他们就送给我们吃,有的人家把看家狗都杀了送给红军吃。”
  据不完全统计,红四方面军在城口战斗期间,城口通过各级苏维埃政权捐粮10多万公斤,打草鞋5000余双、编斗笠2000多顶,并捐献了大量的蔬菜和肉类。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以苏维埃政权为纽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城口人民革命的热情熊熊燃烧。

弘扬红色文化
  高燕镇红军村的村道,如银白的飘带,缠绕在青山中。它曾是运输锰矿矿石的道路,现在经改造连接起了大山深处的红色历史陈列室、红军哨台、红军医务所旧址、村苏维埃旧址等红色景点。
  “红军村有相当长一段时期吃的是‘资源饭’,污染大。”高燕镇党委书记高军说。
  近年来,红军村作为全市唯一以“红军”命名的行政村,通过挖掘和发展红军文化走出一条“红绿结合”的路子:重新标注红军历史遗址遗迹11处,收集红军故事形成5万字的资料,建设红军村纪念广场、红军步道等红军纪念设施,开展“走一段红军路、种一棵红军树、吃一顿红军饭”等“八个一”活动;在扶贫帮扶集团的支持下,种植辣椒、萝卜等高山反季蔬菜,发展起150亩的绿色优质稻、70亩的荷塘,并大力开展乡村旅游。
  “红军村是我们设计的县内红色旅游线路中重要的体验点,预计今年七一前后就可推出这条红色旅游线路。”城口县文旅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线路以苏维埃政权纪念公园为中心,辐射双河、庙坝、坪坝等乡镇。其中双河将重点介绍李家俊领导的城万红军历史,庙坝着重介绍李先念所在的红三十军足迹,坪坝侧重介绍王维舟率领的红三十三军战斗史。目前,这些遗址已基本完成修缮和部分布展陈列工作,正在结合挖掘到的红色故事开展主题教育设计,便于引导游客追忆光辉的苏区历史、感受城口独特的红色文化,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学习强国重庆学习平台供稿)

备案号:渝ICP备08002051号
《合川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地址:合川区南园路225号 邮编:401520
新闻热线:42740168 投稿信箱:hcbs11@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