痣,每个人身上应该都有几颗。它们大小不等、位置不一,好像并不会给我们身体带来什么特别的影响。普通的痣对身体的确不会有什么影响,但和痣形态相似的黑色素瘤可是一种恶性肿瘤,它们俩长得就像双胞胎一样,很多人都无法准确分辨。
黑色素瘤可分为4种类型
我国以肢端型和黏膜型多见
“黑色素瘤又称为恶性黑色素瘤,是由于黑色素细胞恶变引起的高度恶性的肿瘤。常发生于手指末端、手指甲、足底、足趾等部位的皮肤。也可发生于皮肤以外的部位,如甲下、眼部、口腔、鼻咽、直肠、阴道等。”黄露迷说。
这是一种好发于白种人的肿瘤,黄种人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我国黑色素瘤的发病率正在以每年3%-5%的速度逐年增长,成为发病率增加最快的癌症之一。黑色素瘤一般发生于30-60岁成年人,儿童少见。5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上升,男性和女性之间无明显差别,城市地区黑色素瘤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高于农村地区。
黑色素细胞位于皮肤基底层(表皮层和真皮层之间),长期过度紫外线照射、长期慢性刺激,如摩擦、刀割、绳勒、盐腌、烧伤、感染、激光和冷冻等可能与黑色素瘤发生有关。部分钳取、激光或冷冻祛痣时操作不当就可能会诱发黑色素瘤,并促使黑色素瘤向真皮层扩散。
黑色素瘤早期表现为棕色或黑色的小点,后颜色逐渐加深、瘤体增大,表面隆起不规则,周边呈锯齿状,边界不清,易破溃、出血,局部可能伴瘙痒、疼痛、灼热。患者可不伴任何全身症状。如出现淋巴结转移,可能伴有淋巴结肿大,转移至脏器可能出现相关临床表现;如转移至肺,可能出现咳嗽、咯血;转移至骨,可能出现骨痛;转移至颅脑,可能出现头痛、呕吐等。
根据基因变异情况,我们可黑色素瘤分为4种基本类型,即肢端型、黏膜型、慢性日光损伤型、非慢性日光损伤型(包括原发灶不明型)。日光损伤型多见于头颈部和四肢黑色素瘤,日光暴露较多。白种人以慢性日光损伤型为主,而我国以肢端型和黏膜型多见,恶性程度更高,预后更差。
可从大小、颜色、形态等方面辨别痣与黑色素瘤
既然黑色素瘤和痣如此相似,我们到底该怎么分辨呢?
黄露迷说:“痣指的是黑素细胞痣,又称为色素痣,是由于黑色素细胞聚集成团引起的皮肤表现。我们可从大小、颜色、形态、发展速度等方面辨别痣与黑色素瘤。”
从大小来看,痣一般小于5毫米,恶变风险低;恶性黑色素瘤直径一般超过6毫米。
从形态来看,痣两边对称,边缘光滑,与周围皮肤分界清楚;恶性黑色素瘤多为两边不对称,不规则形,呈地图样改变,边界不清。突出皮肤表面和平滑的痣均有恶变风险,但是突出皮肤表面的痣良性可能性更大。
从颜色来看,痣的颜色多为黑色、褐色或者棕褐色,红色的痣恶变的风险小,蓝色的痣恶变风险高于普通痣,应提高警惕;黑色素瘤常在普通痣颜色的基础上,出现深浅不均,或短期内颜色突然加深、变黑、变蓝,或开始褪色。
从发展速度来看,痣往往生长缓慢,可持续多年无变化;恶性黑色素瘤生长较快,短期内迅速增大,周围皮肤可能出现炎症反应,如出血、溃疡、瘙痒等。
此外,良性甲下痣通常会顺着甲床生长形成一条直线,直线可以不断拓宽,但是仍然是一条直线;如果出现边缘不规整,向整个指甲蔓延,或蔓延至肢端的皮肤则恶变的可能性很大。
早期黑色素瘤应尽早切除
晚期转移者可采用综合治疗
在经过科学诊断后,如果真的确诊患上了黑色素瘤,患者又该怎么办呢?
黄露迷告诉记者,早期黑色素瘤应尽早行扩大手术切除。预后与性别、年龄、部位、肿瘤的厚度、浸润水平,以及是否存在溃疡、淋巴结转移等相关。I期的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98%,有治愈的可能。因此,越早发现,越早行手术治疗,治愈的可能性越大。晚期转移者可采用联合化疗、生物免疫和分子靶向等综合治疗。
手术后的日常护理也非常重要。术后应选择正确的敷料,保护创面,定期换药;抬高患肢,促进和改善肢体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定期评估手术伤口愈合情况,如出现感染,及时干预;注意饮食,多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食物,注意补充粗纤维食物,防止便秘,多饮水,禁食产酸、产气的食物;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借助中医理疗、放松冥想等方式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尽早开始康复锻炼,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很多患者对癌症都有畏惧心理,医务人员和家属还应给予正确心理的引导和耐心的护理,尽量帮助患者减轻紧张情绪和畏惧心理。
虽然黑色素瘤有些可怕,但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痣多数是良性的,不需要过度惊慌。如出现黑色素瘤类似症状,一定要尽早重视,及时就诊,提高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