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1月18日3版)
不久,发生了震惊中外的重庆“五三”、“五四”大轰炸。鲁明说:“大约在‘五四’大轰炸的次日,我记得是邱南章还是颜太龙哪位押车副官,带着两辆军用卡车的进步青年,从皖南新四军军部经桂林到了重庆。正在督工建造红岩办事处的牟爱牧副官,就动员这两车少男少女和我们一起劳动,加速了办事处建设工程的进度。”
鲁明发现许涤新不时与来自皖南泾县云岭的方卓芬(阿方)常出现在嘉陵江畔。后来才知道,早在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时,许涤新就结识了阿方,战争使他们分离于黄浦江边,又使他们重逢于嘉陵江畔。1940年7月,红岩新屋落成。9月,许、方在红岩结婚,新房就在虎头岩报馆宿舍。
与此同时,许涤新在周恩来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对四川民族资产阶级的中上层实力派人物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和政治上的争取团结工作。这对我党在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期间,在政治上孤立国民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而许涤新则是这一历史任务中的具体工作者之一。
董老与《商务日报》
在与董老一起工作中,董老亲自安排和指示改变《商务日报》事宜,让鲁明久久难以忘怀,多少年前的事,他至今记忆犹新。
《商务日报》创刊于1914年,是重庆总商会的机关报,也是本地土生土长的一张报纸。早年办得不错,也深受群众欢迎。1935年,蒋介石的势力伸向四川,康泽的“别动队”来到重庆,便接办了《商务日报》,刊登反共文章,该报也逐渐衰落。
报馆内,特务横眉竖眼,动不动就甩出手枪,拍桌大骂。生活又很艰苦,除了三顿霉米饭,发不出工资,囊空无洗,连搭公共汽车的钱都没有,有家的同志养不起妻子、儿女。
在周恩来、董必武同志亲自领导下,经鲁明的上下直接联系,中共地下党员徐逸安、杨培新相继进入此报,并和徐淡庐一道掌握了采、编、经营大权,意在扭转办报方向,运用它支持工商界反对四大家族,为党在工商界扩大统一战线搭桥铺路。
《新华日报》纯阳洞10号宿舍是鲁明、乔冠华、龚澎等同志在市内的住地和活动点之一。此处靠近中苏文化协会、抗建堂剧场、中国电影制片厂。车水马龙,鱼龙混杂,熙熙攘攘,便于进出,但也是特务盯梢的重要目标之一。徐逸安、杨培新等经常要冒着被特务盯梢的危险,深夜到鲁明的住所汇报工作。
董老知道这一情况后,通过鲁明安排,约见了徐逸安。董老、鲁明和徐逸安三人一起,作了一次长时间的分析、研究,最后董老确定了改变《商务日报》的方针、政策和策略。这就是:在商言商,只谈经济,不谈政治,国民党的文章不登,共产党的文章也不登;要以工商业的面貌出现,政治态度不超过《大公报》、《新民报》;争取西南工商界和迁川工商界的支持,要为中小厂商的困难说话……鲁明说:“董老确定的这一系列策略是完全正确的,这是根据当时客观实际策划的,因而效果好,巩固和扩大了我党在工商界的统一战线。”
鲁明结婚
1946年5月29日,在《新华日报》南京办事处工作的鲁明和林冈结为革命伴侣,周恩来等参加了他们的婚礼。为向他俩表示庆贺,大家准备送给他们一件礼物。但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根本就买不起什么像样的礼物。于是邓大姐就临时剪下一块红绸,请董必武在红绸上挥毫写下“天作之和”四个大字。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陆定一、王炳南等,代表领导和工作人员纷纷在红绸上签上自己的名字,然后郑重地交给了鲁明、林冈两位同志留作纪念,祝愿他们在革命的道路上携手并进,永远向前。邓颖超还向鲁明夫妇讲述了正确处理夫妻关系的“八互”祝词(互敬、互爱、互助、互勉、互信、互慰、互谅、互让),婚礼既简朴又热烈,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董老精神终生难忘
在夺取《商务日报》工作中,鲁明学到了不少工作经验,深深体会到党的政策的威力。从那时起到抗战胜利,整整8年时间,他一直在董老身边工作。有时董老返回延安或外出开会时,他就为南方局其他领导如周恩来、吴玉章、邓颖超、叶剑英、博古等同志服务。他调侃地说:“人们都说一仆二主,我却成了一仆多主。”
董必武是我党资深的老革命家,提到董必武,鲁明沉浸在深深的回忆中。他说,董老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是老同盟会会员,又是党的一大代表。同时,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他也参加了。他接触面广,眼界开阔,文化涵养深,能写诗填词,还能写一手漂亮的书法。
“董老高瞻远瞩,对人才的重视、对人才的培养更是令人难忘。”鲁明说,在《商务日报》这块阵地上,董老先后输送了一批人去当编辑、记者,这些人在解放后都成了京、沪地区一些大报的中坚力量。
“我在董老身边先后8年时间,从他的言传身教中,我学到了不少好的工作作风和优秀品德,这些对我终身有着深刻影响。解放后,虽然大家都在各自岗位上忙碌,很少会面。但,我在他身边那些日子将是我终生难忘的。”
(学习强国重庆学习平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