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2022年10月31日
新闻内容
第A2版: 要闻
带领村民们一起发“羊”财的村支书
○记者 张敏 文/图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10月13日清晨,当初升的太阳洒下第一缕阳光,伴随着“咩咩”的羊叫声,位于铜溪镇板桥村的重庆市盈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人们就开始在饲料车间忙着准备牧草、拌料,给羊添加草料、喂食。看着一只只羊健硕成长,板桥村党支部书记、盈和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何钢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优秀的企业家
  今年54岁的何钢是土生土长的板桥村村民,当年,为了生计,他十几岁就外出打工。在工地上,他从搬砖、抹灰做起,由于头脑灵活,两年后他组织起一帮老乡,干起了建筑生意。何钢自学成才,诚实守信,先后在西藏、云南从事建筑,慢慢站住了脚跟。从此,他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2009年,他毅然决定返乡创业。经过多方的市场调查,何钢了解到本土的合川白山羊在繁殖率、产肉性能、板皮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全国多数山羊品种,作为种用或肉用都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合川白山羊这种独特的资源品种让他的返乡创业找到了发力的支点,几经考虑,何钢决定以养殖合川白山羊为主产业。随后,他在板桥村流转土地2000余亩,着手创立农业科技公司,走上了合川白山羊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之路。
  合川白山羊是通过长期的自然繁殖和人工选育逐步成为当地特色品种的,据史料记载已有400多年的养殖历史。合川白山羊的体型中等偏大,体质结实,结构匀称,毛色白色,肉质鲜嫩,膻味小,蛋白质含量高,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尤其是它的板皮质量上乘,早在清代就已开始对外出口,深受外商青睐。2006年,合川白山羊通过重庆市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成为重庆市地方山羊遗传资源。
  经过苦心经营,公司不但成为养羊2000多只的养殖大户,还承担了我区白山羊资源品种保护工作,建成合川白山羊市级资源保种场。同时,公司还开展生猪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生态淡水鱼养殖,种植水稻、优质蜂糖李等农作物,并积极配合科研单位开展农业科研,成为西南大学的教育实践基地。
  作为公司负责人,何钢先后获得了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授予的合川区2009年度“十佳”返乡创业明星,合川区2012年度小家畜禽养殖标兵,2017年“重庆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20年度重庆市“百名新型职业农民”入选者。在众多的荣誉面前,何钢说最让他自豪的还是2009年6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优秀的共产党员
  作为一名企业家,何钢致富后不忘之前奋斗的艰辛,作为一名党员,何钢更没有忘记生活困难的乡亲们。在全国打响的脱贫攻坚战中,何钢带领公司科研团队积极投入到扶贫工作中,他毅然决定以低价出售白山羊种羊给铜溪镇板桥寺、鞍子、弯桥、圣灯、皂角等村99家贫困户,户平分发2只白山羊种羊饲养。
  羊低价送到了贫困户手中,但是他们能否将白山羊种羊饲养管理好?能否真正让这两只扶贫羊成为贫困户家庭短平快脱贫增收的“金钥匙”?何钢主动作为,及时调动公司科技人员,指导贫困户从青草、配方饲料的投放量、疫病防治、圈舍消毒等喂养管理技术,实实在在帮助贫困户做到标准化、精细化、科学培育饲养白山羊种羊。
  板桥村贫困户曾昭前就是受益者之一,曾昭前在何钢的爱心帮助下,公司为他家喂养的白山羊种羊实施科学配种繁育,先后喂养出栏白山羊30余只,收入3万余元。目前,曾昭前家存栏白山羊种羊2只、羔羊7只,价值万余元。而今,曾昭前逢人便夸:“感谢何经理和镇村干部一道义务帮助我家科学饲养白山羊,养羊一年单项收入超万元,使我家增加了经济收入,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幸福的好日子”。
  截至目前,何钢积极扶持铜溪、太和、官渡、清平等镇农户100余户,带动了周边600余户农户从事合川白山羊养殖。并为100余位农民提供劳动就业机会。同时,公司通过收购农户山羊、玉米、青草等,带动当地1000多农户年人均增收1.6万元。“这个公司发展到现在已有显著效益,现在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了附近村民参与白山羊养殖产业。”铜溪镇宣传委员屈仁波向记者说道。
  踏踏实实做事,何钢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2016年他被推选为村委会委员,2021年他被推选为板桥村党支部书记。“既然村民们信得过我,我就有责任带领村民一起致富,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自豪和幸福”。何钢说,下一步,他有信心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把养羊事业继续做好做大。也会将养羊经验传授给更多的村民,带动周边更多的村民实现共同致富。何钢(左)向贫困户传授养羊技术

备案号:渝ICP备08002051号
《合川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地址:合川区南园路225号 邮编:401520
新闻热线:42740168 投稿信箱:hcbs11@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