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2022年10月21日
新闻内容
第A3版: 要闻
历史选择了红岩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接10月20日3版)
  1939年2月,为了解决中共代表的住房紧张问题,而曾家岩地处市区,会客访友十分方便,有利于开展统战工作,邓颖超以周恩来的名义(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从陈长蘅手中转租了一层、三层和二层东侧的几间房屋,对外称“周公馆”,以此作为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在城内的一个主要办公地点,成为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哨阵地。南方局文委、妇女组、外事组、军事组等均设于此。周恩来副官陈远绍、龙飞虎、祝华先后担任周公馆馆长,负责日常事务和安全保卫工作。1946年5月,周恩来、董必武先后率中共代表团、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大部分人员离开重庆前往南京,曾家岩50号又成为中共代表团驻渝联络处和公开的中共四川省委机关驻地。
  周公馆所处的内外环境十分严峻复杂。周公馆大门外,是一条幽深又狭窄的石板小巷。它与国民党行政院和蒋介石的城内官邸相距200米左右。距大门右边百米之处是军统特务戴笠的公馆,左边毗邻国民党警察署。在周公馆巷子口,特务常冒充小商小贩和茶客酒客定点监视,跟踪盯梢;进出周公馆的信件必遭盘查,甚至扣押抓捕;周恩来的小汽车一经开出,就被守在各个路口的特务监视记录。为使各界人士和地下党同志能够准确抵达周公馆,避免因问询而遭国民党特务的拘捕,周公馆工作人员便用白油漆在深灰色的门柱上写下了“曾家岩50号”几个大字,灰墙白字十分醒目。周公馆内部环境也是十分有趣和复杂。除了中共人员租住外,2楼西侧的几间房屋被转租给了时任国民党中央训练委员会委员兼主任秘书的刘瑶章、国民党行政院政务处参事端木恺、重庆市市长贺耀祖夫人倪斐君领导的“战时妇女服务团”。8年中,国共两党上层人士同进一大门,同住一个院,虽几无往来,却也相安无事,不失为国共合作期间的一段佳话。
  1958年董必武重返曾家岩50号,题诗曰:
  八年抗战此栖身,“三打维支”笑语新。
  戴笠为邻居在右,总看南北过门人。
  董老风趣地把国共两党同住一个屋檐下的情形比喻为三明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周公馆当年的内外环境。
  虎头岩86号是南方局领导的《新华日报》总馆所在地。《新华日报》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唯一公开出版和发行的机关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正式创刊,同年10月25日迁至重庆,后选址虎头岩86号,直至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查封停刊,共历时九年一个月又十八天。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发行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的一份报纸。在重庆,《新华日报》出版发行8年多,赢得了广大群众和进步人士的拥护,成为国民党顽固派摧不垮的坚强堡垒,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重要思想舆论阵地,是抗战的号角、人民的喉舌,被毛泽东赞誉“新华方面军”。
  南方局书记周恩来担任《新华日报》董事会董事长,对《新华日报》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曾给分管《新华日报》工作的南方局常委吴克坚和采访部主任陆诒亲笔写信,对《新华日报》的采编工作提出具体改进意见;曾多次为《新华日报》题词,最著名的一次就是皖南事变后的“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他为《新华日报》撰写的各种社论、专论、代论和文章等共有24万多字。可以说,周恩来不仅是《新华日报》的缔造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更是《新华日报》的核心和灵魂。
  历史选择了重庆,历史选择了红岩。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长期坚守重庆,屹立红色三岩,栉风沐雨、运筹帷幄,为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民族抗战,推动抗战民主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彪炳史册的历史贡献。(学习强国重庆学习平台供稿)

备案号:渝ICP备08002051号
《合川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地址:合川区南园路225号 邮编:401520
新闻热线:42740168 投稿信箱:hcbs11@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