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汇合川晁公楼阁添春色,万卷储书目景篪函笺启典藏”!这幅镌刻在文峰公园内清华楼上的对联,讲述的是合州知州晁公武和合川历史遗迹清华楼的故事。
合州知州晁公武(号昭德先生),出生书香世家,父冲之,字叔用,为江西诗派诗人,公武自幼受诗书熏陶,爱好藏书。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公武来合州任知州近一年,在他的治理下,合州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
一日,晁公武邀请好友张仲通在合州游玩,站在合州纯阳山麓,放眼望去,太阳冉冉升起,云蒸霞蔚,对面钓鱼山云烟缭绕,缥缈犹如仙境,一江柔水逶迤而去。晁公武不禁叹道:“余走遍大半个中原大地,没有想到合州,鱼城巍巍,嘉水泱泱,如此胜景,实乃好地方,好地方啊!”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张仲通笑道:“昭德兄,汝于荣州不见有如此赞赏,看来合州风物入尔法眼了”。
晚上,家人侍弄了几碟小菜,公武与仲通在一盏残灯下痛饮,酒过三巡,公武道:“余见合州山川之美,思谋筑一楼,以览其形胜,闲暇登高望远,一定会看到环伟绝特的景象,仲通意下如何?”仲通道:“昭德兄好筹谋,合州自古以来山美水美,人杰地灵,如果有此一天,我定当再来拜访。”
夜已深,灯已残,人已静。但酒未酣,公武向仲通说起心中构想,楼的造型、设计、经费预算、与合州人文辉映等,清俊的脸熠熠生辉,毫无睡意……
次日,送走仲通,公武召集合州大小官员,商议建楼事宜,他要为合州后代留下观景览胜的好去处,筹集资金,募集人力,下发榜召,经过再三斟酌,选址在纯阳山下、学士山对面,三江汇流之处的白菜园处(今鸭嘴),公武可谓为此楼呕心沥血,每天处理了政务后,亲自到现场查看严格把关,督促进度,统筹建设全局。友人仲通虽不在合州,但鸿雁传书关注观景楼的建设进展。
当此楼建设到第一层底楼的时候,平地一声惊雷,官场风云突变,朝廷奸臣当道,公武也被卷入其中被人诬陷。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公武为贬为潼川府路转运判官。十二月戊申,侍御史王珪向朝廷进言,潼川府路转运判官晁公武倾险出其天性,初为井度属官,专事掊克聚敛,以济其私,及度之罢,求为郑刚中幕客,不从,遂以刚中之事告于赵不弃,至兴大狱,摄逮纷然,连及平人,死非其罪。不弃倚为心腹,荐之故相秦桧自属官,更历数郡,所至贪暴,人不聊生,岂可令遗患于一方,乃罢之。按刚中罢谪,由于秦桧怒其在蜀专擅,因令赵不弃制之,不弃求其阴事,文致于桧,积不相能,桧并召还,具见《系年要录》《宋史》本传,非尽由公武所致。且以后日公武籴米济民、击汤思退二事观之,似王珪所言未必得实。恰如他自己的词《鹧鸪天》:“笑擘黄柑酒半醒。玉壶金斗夜生冰。开窗尽见千山雪,雪未消时月正明。兰烬短,麝煤轻。画楼钟鼓已三更。倚栏谁唱清真曲,人与梅花一样清”。
澄清事实后,公武遂调离合州,到达泸州任知州。
他怎么舍得离开酷爱的合州山水,和心心念念还没有建起来的楼?人虽去,心仍留。公武调离后,合州新任知州左朝请大夫景篪敬佩公武人品与气节,赏识公武学识,对筑楼工程非常赞同,暗中帮他完成心愿,乃增大建楼规模,并于绍兴二十八年七月落成,其楼宏伟壮丽,堪称合州又一胜景。楼建成后,景篪盛情邀请公武来合州观楼并为新楼赐名。公武激动不已,再次不忘当年与挚友仲通之约,邀仲通一道来到合州,他半生为官,两袖清风,清白做人,痴爱自然山川,酷爱诗书,潜心学问,于是为楼取名清华,一挥而作《清华楼记》。
晁公武在《清华楼记》中介绍了合州沿革和山河概况:魏大统初,于巴蜀要津置合州。其山曰龙多,曰铜梁,上接岷峨,下绕欧越,或断或续,属海而止,所谓南戒者也。渠嘉涪合流于城下,贯江沱,通汉沔,控引众川,偕入于海,所谓南纪者也。
晁公武赞叹楼与合州之美:今兹楼高出雉堞之上,挟光景,临云气。倚槛继观,仰则两山错出,林峦蔽虚于其前,俯则二水交流,岛屿映带于其外。当霜气澄鲜,浅漱清激,及夫雨潦时至,狂澜怒奔,而迅帆轻楫,常出没涛泷荡潏之间。当风日骀荡,花明草熏,及夫林叶变衰,呈露岩岫,而猿鸟腾倚,每隐见于丛薄掩霭之际,其水木之变态异容盖如此。虽文章若甫与樵固尝极思摸写,而莫得其梗概焉。亦可谓环伟绝特矣。
文中,晁公武亦借物咏志:“登高望远,使人心悴然,是以王仲宣顾瞻荆山而怀土,不以穷达异其情;范文公临瞰洞庭而忧世,不以进退易其志。虽若不同,其有概于中则一也。何当与公杖履挈壶觞,共饮其上,耳目感触,亦必有概于中,酣而歌,歌长而慨慷,醉而舞,舞数而凌乱,徜徉徙倚,而不顾日之夕也。然公久以治最闻于时,将大摅其蕴以致君利民,而予斥废以来,无田庐可归,旅思弥恶,文正之志,公盖有焉。仲宣之情,予则未能忘也。”
字里行间,可见晁公武忧国忧民之心、报国为民的拳拳赤子之心。文峰公园内复建的清华楼记者李文静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