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2022年01月04日
新闻内容
第A1版: 要闻
艰苦创业团结协作
——红旗渠精神述评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华社记者于文静韩朝阳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
  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县委领导下,历时十年,绝壁穿石,挖渠千里,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之旗插在太行山巅。
  红旗渠在太行山上蜿蜒流淌至今,它是滋润百姓的“生命渠”,是催人奋进的“幸福渠”,更是永不断流的“精神渠”。

“生命渠”滋润心田
  晋、冀、豫三省交界的林州,山多水少,缺水是千百年来最深、最痛的记忆。在县志上,“大旱、连旱、凶旱、亢旱”等字眼频现。
  缺水久矣,盼水心切。尽管人们曾经努力,但缺水历史并没有终结,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还有人因打翻水桶而自责上吊。31岁的县委书记杨贵站了出来,多方考察后,县委决定从山西平顺县引浊漳河水入林县。
  这是一项充满风险的决策。杨贵不仅面临工程技术上的考验,还面临政治前途上的风险。
  “我们可以坐着等老天爷的恩赐,这样我们的乌纱帽肯定保住了,却战胜不了灾害,遭殃的是人民群众。”掷地有声的话语,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担当。
  为民修渠,赢得百姓的支持与拥护。县委征求意见时,林县百姓说:“国家没钱,我们自带干粮也要修成,这是祖祖辈辈的大事。”
  “蓝天白云做棉被,大地荒草当绒毡。高山为我放岗哨,漳河流水催我眠!”红旗漫卷太行,人人斗志昂扬。上无寸物可攀,下无片地可立,人们腰系缆绳,飞荡峡谷开山炸石;物资短缺,农民自带工具干粮,自制炸药石灰。
  宁愿苦干、绝不苦熬。10万建设大军苦干10年,硬是用双手“抠”出一道长1500公里、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的生命长渠。吃水问题得以解决,数十万亩耕地得到灌溉,一泓清水流进百姓的心田。

“幸福渠”催人奋进
  林州人骨子里是不甘落后的,红旗渠让他们的脊梁挺得更直。
  当年修渠,有一首为小推车所作的歌:“山里人生性犟,后面来的要往前面放。”意思是大家一起推车,歇脚时,走在后面的人一定要把车放到前面才停下来。
  修渠10年,一种逆流而上啃下硬骨头的劲头,融入了人们的血脉。
  张益智出生第二年,红旗渠全面建成。那是1969年7月,刚结束十年奋战的人们豪气干云。耳濡目染下,他继承了太行山石般的坚硬个性。 (下转3版)

上一篇 返回 下一篇

备案号:渝ICP备08002051号
《合川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地址:合川区南园路225号 邮编:401520
新闻热线:42740168 投稿信箱:hcbs11@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