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都市圈是创新要素最密集的地区,是实体经济的集聚地,也是先进技术的发源地和应用场。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可以有力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认为,重点要推动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向周边延伸、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周边覆盖、部分产业向周边转移,实现中心城市与周边城镇共同发展。
比如提升城际通勤效率,促进充分就业。“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是都市圈形成的前提。”尹稚认为,应打通未贯通路、瓶颈路,发展与都市圈通勤相匹配的市域(郊)铁路,降低通勤成本、提升通勤舒适度,为改变城镇化空间形态的“一城独大”创造条件。
又如强化产业分工协作,促进功能互补。“近年来,产业链的中下游、产业集群的边缘部分在多数超大特大城市周边已出现明显‘溢出’,部分城市甚至出现创新资源的‘溢出’,如广东深圳科创企业向东莞、惠州扩散。”尹稚认为,应顺势而为,推动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形成“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等产业联动格局,更好发挥各城市比较优势,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
再如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增进民生福祉。“应促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共享,重点加强中小城市公共服务建设,引导促进中心城市的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周边辐射扩散。此外,还应推动都市圈应急、生态、治安等协同联动。”尹稚说。
实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由外延扩张式发展转为内涵提升式发展。“实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有利于促进城市服务优化、环境改善、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让城市居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有利于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城市运行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提高就业水平、促进消费升级,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表示。
针对城市发展中最突出的短板弱项,《计划》部署实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以人口规模大、密度高的中心城区和影响面广的关键领域为重点,加快补齐城市安全韧性短板,明确了今后五年城市建设最迫切最突出的任务。
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一些老旧小区建设年代较为久远,小区内房屋和公共设施已出现严重老化和安全隐患,急需改造加固;一些小区环境及配套设施、适老化设施建设滞后,需要补齐完善。”王凯说。《计划》提出,扎实推进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有序实施城镇房屋建筑更新改造和加固工程。
加快推进“三大工程”建设。《计划》提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加快解决工薪收入群体住房困难;推进城中村改造,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这是建立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关键举措。”王凯说。
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城市燃气、供水、排水、供热、综合管廊等就像人体的“神经”和“血管”,是维持城市正常运行、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的生命线。《计划》提出,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加强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和管网互通,强化城市道路交通运行基础。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