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2024年07月08日
新闻内容
第A2版: 要闻
跑出农业机械化的加速度
○付胜南 郎珺荷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日,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小麦机械化收割基本结束。随着小麦从南向北依次成熟,跨区域作业机械也有序从南方向北方迁移。数据显示,在麦收高峰期,单日投入的联合收割机数量超过20万台,最多时达到25万台,小麦机械化收割率超过98%。我国的农业生产已从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机事业取得长足进展,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2023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超过10.78亿千瓦,农机装备总量接近2亿台(套),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过73%,装有北斗定位作业终端的农机装备达180万台(套)。此外,智能农机装备的普及也在加快,以无人驾驶拖拉机、精准施肥喷药机为代表的高端智能农机逐渐应用到田间地头。例如,河南省通过引进智能农机,提高了小麦的播种和收割效率,使得粮食产量稳步提升,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强国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我国先后出台一系列扶持农机发展的政策。2022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促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加快全产业链农机装备研发与推广。2023年,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提出2025年和2030年设施种植机械化、畜牧养殖机械化以及水产养殖机械化率目标预期,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智慧农机发展。这极大地激发了农民购置农机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农机的更新换代和技术进步,推动农业生产效率全面提高。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依然存在不足之处。在产品研发领域,我国农机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特别是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高端智能装备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农业机械化政策支持和管理服务方面,一些地方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覆盖面不广、支持力度不够的问题,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农机购置、使用、维修等环节的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农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支持也亟待加强。对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继续加强对农机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应增加对高端智能农机的购置补贴标准,通过财政手段,激励农民和农业企业购置先进农机,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此外,应建立农机更新换代的长效机制,针对不同地区和农作物的需求,优化补贴种类和额度,确保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农机制造企业要积极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支持产学研结合,通过推动智能农机和精准农业技术的发展,开发适合我国农业特点的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农机产业深度融合,提高农机的智能化水平和作业效率。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维修保养服务,建立便捷高效的维修网络,确保农机在使用过程中的正常运行。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大新型农机的推广力度,组织示范推广活动,让农民直观了解和体验新产品的优越性。
  改善农业生产者对农机的认知和使用水平。通过技术培训班、现场演示和线上教育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使农民掌握先进农机的使用和维护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可借助农机合作社和农机服务组织,提供共享农机服务,帮助农民用较低成本使用先进农机,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作业效率,以农业机械化的“加速度”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据《经济日报》)

备案号:渝ICP备08002051号
《合川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地址:合川区南园路225号 邮编:401520
新闻热线:42740168 投稿信箱:hcbs11@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