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2024年06月12日
新闻内容
第A1版: 要闻
筑牢防汛抗旱堤坝 撑起群众“安全伞”
○记者陈钰铃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4月15日起,我们抽调单位各部门同志组成巡查小组,逐一排查辖区内危岩、内涝点等风险隐患。”合阳城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说,4月中旬进入汛期以来,街道积极开展防汛抗旱风险排查工作,堵漏洞、排隐患。
  合阳城街道迅速行动、排险除患的举措是我区全力开展防汛抗旱工作的缩影。三江交汇之地的合川,水域面积大、年均过境水量多,洪涝地灾等自然灾害形势复杂。为提升防汛抗旱能力,我区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好前期预防、及时防护、智慧防汛等各项工作,全力以赴做群众安全的“守护人”。

预防为先 织密防汛抗旱安全网
  “遇到山洪、山体滑坡等险情,大家要及时前往应急避难场所。”5月14日,钓鱼城街道联合区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前往思居村,发放科普资料并为当地居民讲解自救逃生知识,切实提升群众转移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科普宣传是全区上下加强防汛抗旱预防能力的一环。为加紧压实防汛抗旱责任,我区印发了《全区2024年防汛抗旱重点任务清单》,从压实防汛救灾主体责任、夯实水旱灾害防治基础、提升监测预报预警精度、提高抢险救援救灾能力、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推进防汛抗旱数字化改革等6个方面对全年防汛重点工作进行全面安排,有效织密织牢安全防护网。
  同时,各镇街也针对辖区内实际情况,组建应急队伍,制定工作预案。其中,合阳城街道成立了防汛抗旱领导小组,及时修订完善了防汛抗旱、山洪灾害防御、城区防洪及4个水库防洪等预案和水库汛期调度计划。渭沱镇则持续优化《渭沱镇防汛总体应急预案》,成立镇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领导小组,设综合协调、灾情研判、安全维稳、抢险救灾、后勤保障、灾后恢复6个专项小组,工作安排下沉到村(社区),责任细化到各村(居)民小组,确保能“热启动”随时响应……

防护为重 补齐短板提高应急能力
  完好的堤坝、水库、沟渠,充足的应急救援物资都是提升防汛抗旱能力的重要基础。如何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高遇险处置能力,我区上下提前谋划、积极行动。
  在物资保障方面,构建了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区级储备了32艘冲锋舟、26艘橡皮艇、15台强力排污泵、68台抢险灯具、46台发电机等共3万余件常用防汛抗旱抢险物资,以备不时之需。前置消防水泵、水枪、小水带、砍刀、打火工具等4336件装备,支援各镇街及区消防救援支队抢险救援,提高基层应急物资储备水平。
  在加强防洪抗旱基础设施方面,合阳城街道筹措资金12万元,对辖区内4座水库和所有山坪塘全部进行了除险加固,确保防洪度汛安全,为抗旱提供水源保障。同时完成了长兴村、五显村、利川社区抗旱应急供水工程,整修灌溉泵站5处,有效提升旱情时水库的灌溉能力。
  和合阳城街道一样,渭沱镇也高度重视硬件问题,全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层层对接争取水利部涪江流域建设资金约1亿元,规划治理护岸1.8公里,建设绕避低洼地段的防汛抢险道路1.9公里,将渭沱场镇防洪能力提高到10年一遇,目前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此外,还大力提升主干道防洪等级,成功将合化路(渭沱场镇至西农农场段)改造、西环高速下道口至渭沱场镇段、渭潼路共3条16.5公里道路改建工程纳入全区干线公路打捆项目,建成后将彻底解决镇内主干道汛期通行难题。

科技为要 治水救灾精准更高效
  “在这两张防洪图谱里,我们通过色块区分,对淹没范围、转移人数和转移责任人等精确到1米以内,并详细列出了避难场所、社区联系人员等有效信息。”区应急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绘制完成的防洪图谱,能精准高效地帮助人民群众在洪水来临时,准确判断情况、及时转移避险。
  除绘制防洪图谱外,我区还积极推进数字防汛,搭建起智慧防汛、数字模拟等系统,采用数字孪生、AR等技术模拟推演,将洪水风险图与现实场景相结合,进一步支撑防汛救灾科学决策。目前,三大系统均已完成试运行,将于今年汛期内正式投用。
  用好科技手段实现风险可视化的同时,我区还不断织密监测网络,科学布置气象、水文等专业监测站点197处,安装地灾监测预警设备2200余台,确保设备24小时在线率达90%以上,与上游铜梁、华蓥等地区实时共享数据,实现全地域全时段全流域监测。
  在深化临灾“叫应”工作方面,建立起应急指挥调度、物资储备和预警叫应“三大中心”,迭代升级应急物资基础信息等系统,运用电子围栏技术实现精准叫应,建设“群众避险转移”应用场景实现避险转移全流程监管。
  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统筹打好防汛抗旱整体战,坚决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备案号:渝ICP备08002051号
《合川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地址:合川区南园路225号 邮编:401520
新闻热线:42740168 投稿信箱:hcbs11@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