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2024年04月17日
新闻内容
第A3版: 要闻
跨 越 海 峡 的 血 脉 情
——“寻亲专家”助力台胞万里回合寻亲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图片1
图片2
1 2
  

○记者 袁询 文/图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这首著名的《乡愁》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情真意切地表达了台胞期盼祖国统一、心系故土至亲的思乡情怀。当台胞唐启明终于踏上了魂牵梦萦的寻亲道路,见到他想念了几十年、陌生而又熟悉的亲人时,那一刻,长久以来的乡愁化作了激动的泪水。
  唐启明的寻亲之路既坎坷又幸运。坎坷的是他与哥哥唐启圣为了完成父亲唐友仪渴望找到亲人的遗愿,一直多方寻亲,但都遗憾未果;幸运的是他通过在“平安合川”微信公众号上留言,不到一个月,合川“寻亲专家”彭勇就帮他找到了亲人。唐启明又惊又喜,感慨万千,立即决定飞赴合川与亲人团聚。
  4月11日,当唐启明在重庆江北机场见到专程前来接亲的堂哥唐友润时,顿时激动万分,飞奔上前:“哥,这些年你们还好吗?我回来了!”“好,好,终于等到你了……”两人相拥而泣,一旁的彭勇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次日,唐启明与一众亲友来到合川区南津街派出所,将一面写有“民警尽责一帮到底两岸亲人终得团圆”的锦旗送给民警彭勇。“谢谢你,彭警官,谢谢你们帮我父亲完成了这个夙愿!”紧握彭勇的手,满怀感激的唐启明有千言万语想要倾诉和表达。

回家心愿从父亲传到儿子心里
  唐启明的父亲唐友仪出生于1929年,祖籍合川,1949年迁居台湾。后在台湾结婚,先后生育唐启圣、唐启明兄弟二人。
  唐启明记得,小时候看到父亲的书信上写着四川省合川县,从此,这个地名就在他心中深深扎下了根。上世纪八十年代,始终心念故乡的父亲与老家亲人取得联系,开始书信往来。然而,正当他准备回合川探亲时,却查出身患癌症未能成行。两年后,父亲带着遗憾离开人世,这份血脉相连、灵魂相依的故乡深情,让两个儿子终生难忘。
  “父亲和大陆亲人的书信,每一封我们都反复看过,每一封上面都有父亲的泪痕。”从那时起,唐启明兄弟采取多种方式寻找合川亲人,但都未能成功。

归途茫茫寻亲民警为他点亮希望
  一个偶然的机会,唐启明看到“寻亲专家”彭勇的相关报道,巧的是,这位被誉为“寻亲专家”的老民警,正是来自他和父亲的家乡——重庆合川。
  2024年1月24日,心怀忐忑的唐启明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在“平安合川”微信公众号上留言,请求公安民警帮助其寻找大陆亲人唐践义、银秀凤、唐志犹等。
  “两岸一家亲,作为人民警察,必须为台湾同胞出这份力。”了解此事后,合川区公安局“彭勇寻亲工作室”牵头民警彭勇立即与唐启明取得联系,开展寻亲工作。唐启明提供的线索比较明了,亲属关系也很清晰,这让彭勇非常高兴:要找到唐践义、银秀凤等人应该很快吧!
  然而事实并不乐观,彭勇发现,按照唐友仪出生于1929年这个时间推算,其父母唐践义、银秀凤可能出生于上世纪初,其弟唐志犹估计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他们都还健在吗?
  彭勇立即着手调查,可查遍合川区乃至重庆市范围,都没有查到唐践义、银秀凤及唐志犹的相关信息。拥有丰富寻亲经验的彭勇非常清楚,这种年代久远的寻亲工作,仅凭自身力量很难完成,绝不能“单打独斗”。他随即联系相关部门,查询唐友仪及唐践义、银秀凤的相关情况,但也一无所获。
  合川区其他侨台属中,有人知道唐友仪及亲属的情况吗?彭勇再次切换途径,或电话联系或实地走访了一些侨台属,仍然没有获得任何线索。
  看似简单的寻亲,此时却遇到了瓶颈。这也在彭勇预料之内。“如果那么好找,人家早就找到了,就是因为有困难,才需要我们帮忙。”彭勇调整思路,把排查重点确定在唐氏家族范围内,发动基层干部、熟人朋友和热心群众,请求他们助力寻亲。很快,他辗转与合川唐氏宗亲文化研究会取得联系,得到唐玉明会长、唐明刚秘书长等人的大力支持,共同拟写“唐启明寻找合川亲人启事”,并发布在唐氏宗亲微信群中,广泛发动唐氏家族成员积极提供寻亲线索。一张寻亲网络就此形成,并逐渐扩散放大。

拨云见日一张照片让寻亲人泪流满面
  此后,彭勇一直孜孜不倦地尝试多渠道推进此次寻亲工作。考虑到唐启明提供的亲人姓名可能存在口音差别,彭勇和工作室其他成员又对同音、谐音姓名进行排查,力图全面收集线索,甄别判断。
  “彭警官,我有线索,看对不对得上!”2月1日晚,合川区三汇镇大田村居民唐仁伟看到“寻亲启事”后,联系上彭勇。“唐践义、银秀凤是我的曾祖父母,伯祖父唐志厚于1949年去台湾了。”但对于一些细节,现年38岁的唐仁伟也不甚清楚。
  唐志厚会是唐友仪吗?带着这个疑问,彭勇与唐仁伟的父亲唐友润取得了联系。现年71岁的唐友润说,祖父母唐践义、银秀凤原住合川县响水乡大田村,均已去世多年。他们共生育三子三女,长子唐志厚去了台湾;二子唐志德(唐友润父亲)和三子唐志犹已去世,只有83岁的幺女唐志玉还健在,现居住在合川区香龙镇。
  唐友润称,上世纪八十年代,父亲唐志德和三爸唐志犹都还健在,台湾的伯父唐志厚与老家取得了联系,互相还有书信往来。之后,伯父唐志厚患病,互相便再无音信。他们也托人帮忙寻找唐志厚,但都石沉大海。他也从未与伯父见过面,听说唐志厚后来改名唐友仪了。
  唐友润随即向彭勇出示了他精心保存、已经泛黄的唐志厚从台湾寄回家的信件和照片,其中一封信里,唐志厚讲述了自己改名唐友仪的情况。唐友润指着一张四人照说:“这就是伯父一家,唐友仪夫妇和两个儿子唐启圣、唐启明。”
  “肯定是这个!”彭勇强忍内心激动,立即将这张四人合影通过微信发送给唐启明。“你怎么会有我的全家福呢?”唐启明非常震惊,但立即反应过来,电话那头的音调瞬间变了。“找到了!终于找到了!”唐启明情绪激动起来,过了好一会儿才感慨地表示,多年来,他们兄弟寻亲都没有成功,几近绝望时才向公安机关求助,没想到民警这么快就帮忙找到了亲人。
  “我立即安排时间,尽快回来。”唐启明当即表示。

心之所向此心安处是吾乡
  吾亲,吾乡,吾根之所在。这么多年,唐启明终于了了两代人的心愿。
  “堂哥、大姑、二姑、小姑……无论是他们的相貌还是讲话的神态都跟我父亲很相似,看着就很亲切!”唐启明笑着说,父亲在台湾生活多年,一开口依旧还是浓浓的乡音。当天,在南津街派出所,唐启明与亲人们又是拥抱、又是寒暄,初次见面,却像是久别重逢,与大家笑语盈盈间,他多次红了眼眶。
  海峡两岸一家亲,同宗共祖脉相连。唐启明说,他能够帮父亲完成夙愿,多亏民警彭勇和相关部门的帮助,才能让此次寻亲之旅如此顺利,他发自内心地感谢每个“贵人”。“你们分离了几十年,现在终于团聚了,我们都为你高兴!”彭勇高兴地说。唐启明(中)与亲友送上感谢的锦旗 唐启明与表哥相拥而泣

上一篇 返回 下一篇

备案号:渝ICP备08002051号
《合川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地址:合川区南园路225号 邮编:401520
新闻热线:42740168 投稿信箱:hcbs11@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