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亚春 文/图
编者按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展现大区担当、实现大区作为,就需要我们锚定目标、唯实争先、攻坚克难。今日起,区融媒体中心将推出我区集中精力在全市高质量发展中勇挑大梁、积极贡献的典型经验做法,敬请关注。
水是人类生命必需的物质,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健康状况。加强水环境质量的保护和管理,是保障人民健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2023年来,我区围绕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核心,砥砺奋进、实干笃行,以“四大举措”深入推进水环境系统治理,确保全区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辖区5个国考断面、3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6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实现“3个100%”,均达到或优于上级考核要求。
抓好“三个机制”压紧压实河长制工作责任
健全工作机制是确保组织高效运转的关键。为提升辖区水环境质量,我区抓好生态报表晾晒机制,将地表水国控考核断面水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等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指标纳入区级生态报表,实现部门、镇街考核全覆盖,适时调度,定期通报,季度晾晒。抓好督察问题清单整改机制,组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查、暗查暗访,深入部门、镇街全领域、全方位排查归集问题,纳入“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闭环管控的涉水问题18个,已经全部按期整改到位。抓好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深入推动南溪河沿线5镇实施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促进上下游协同保护。与铜梁等4区签订新一轮《小安溪流域生态补偿协议》,市级财政作为河流首尾端参与补偿,形成补偿闭环。
聚焦“三个重点”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会同区畜牧兽医中心、清平镇开展现场实地核查,弄清情况,理清思路,并第一时间纳入区级督查问题清单。”当发现清平镇三川水厂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存在养殖户问题时,区生态环境局牵头编制方案,用情帮扶协调,用力推进整改,确保问题按时保质整改到位。
为确保水环境质量提升,我区聚焦水环境治理,制定印发《合川区国控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巩固提升方案》,强化水环境系统治理。深化跨界河流联防联控,积极对接广安、武胜生态环保部门,常态化开展联合巡河、联合执法;聚焦水资源保护,深入开展太和镇石墙村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整改,区生态环境局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和太和镇通力合作、全力攻坚,采取取缔水产养殖、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改造农村厕所、规范船舶停靠、整治周边环境等措施,全面完成整改任务。同时对全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专项排查,及时发现问题,开展有效整治;聚焦水生态修复,争取上级环保资金5000余万元,实施南溪河、渔源水库等河库生态修复,濮家河、草坝场溪已基本消除黑臭,为2025年前创建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区县打下坚实基础。
实施“三项行动”截污控源推动水质改善
我区开展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行动,在全市率先启动农村25户以上重点聚集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01个,处理能力7150吨/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6%。我区资源化利用技术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案例入选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案例;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行动,按照有口皆查、应查尽查的原则,对全区4条市级河流、32条区级河流、31条主要一级支流和14个水库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有序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和整治;开展水污染专项执法行动,围绕南溪河、V类及劣V类河库水环境问题、城镇污水处理厂、医疗卫生机构等重点领域,持续开展现场执法检查。2023年累计检查监管点位360个次,整改水污染问题104个,查处违法行为11件,处罚款132.7万元。
织牢“三张水网”全面加强水质监测预警
我区完善“自动监测水网”建设,建成投运54个水质自动监测站,覆盖河流30余条,工业污水处理厂、城市和重点镇街生活污水处理厂和重点排污企业均安装出水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并联网,实现水质适时监测预警。建立完善水质异常数据“时报制”“日报制”和“临超标报送制”,通过智慧环保平台发送预警信息和污染排查任务,基本实现小时数据、日均值、累计均值数据超标第一时间知晓、污染第一时间排查、应急整改第一时间启动;完善“手工监测水网”建设,布设100余个手工采样监测点位,实现全区考核河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功能区等重点流域水质监测全覆盖,开展涪江、渠江流域体检,出具数据2万余个,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完善“视频监控水网”建设,建成投运160余个视频监控网络,覆盖全区重点排污单位、饮用水源地、重点河流等,实现动态画面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制止和整改各类污染事件。
下一步,我区将坚持问题导向,实施系统治理,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坚持系统治理不偏废,坚持联防联治不懈怠,严守生态保护底线,保持绿色发展定力,推动流域生态环境共治共建共保,以高水平环境保护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清理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