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介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提出,要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搭建用工信息平台,培育区域劳务品牌。合川区将“山城玻璃工”劳务品牌建设作为保障民生的重点任务,破解定位不清、平台不大、品牌不强、效益不优“四大瓶颈”,走出一条促进就业创业、助力产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一、破解定位不清瓶颈,推动“山城玻璃工”从“低端”向“高端”转向
完善产业政策。搭建区领导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出台13条“山城玻璃工”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力争到2027年形成百亿级玻璃产业集群。健全支持体系。为“山城玻璃工”落实补助资金338万元,协调银行落实贷款5亿元,为后续服务提供了资金保障。强化帮扶机制。健全“龙头企业+职校+行业协会+品牌专家”的运营模式,召开专题会议20余次,研究解决企业孵化、技能培训、扩能搬迁等问题80余个。
二、破解平台不大瓶颈,推动“山城玻璃工”从“零散”到“规模”转型
建设产业园区。集中打造“一馆四中心”,即“山城玻璃工”博物馆、营销体验中心、试制中心、检测中心和创业孵化中心。孵化企业主体。建立“山城玻璃工”返乡创业园、双更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等服务平台,孵化培育周边及衍生产业链小微企业100家。鼓励自主创新。围绕“人才孵化+项目孵化+产业孵化”,开发玻璃应用场景和文创产品,先后获批发明专利260项、市级重大新产品2项,并与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研发高硼硅玻璃内胆,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三、破解品牌不强瓶颈,推动“山城玻璃工”从“粗放”到“精细”转变
制定技能标准。挖掘“山城玻璃工”岗位特征,制定品牌管理办法,开发视觉识别系统,统一工装标识,实现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运用。健全培训体系。成立“山城玻璃工”实训基地、技能等级评价机构,开发设置玻璃职业技能培训工种,通过“培训+就业”模式,输送劳务人员万余人次,培育出大批玻璃人才。注重宣传推介。“山城玻璃工”劳务品牌获全国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劳务品牌组二等奖、重庆市第六届“渝创渝新”创业创新大赛劳务品牌组二等奖,区玻璃协会会长蒋代远获评全国最具特色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
四、破解效益不优瓶颈,推动“山城玻璃工”从“量变”到“质变”转变
结出就业“致富果”。累计吸纳就业7.6万人,直接带动就业8500人,间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就业21万人,有效带动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5.8万人次。成功获批重庆市“中小企业特色产业基地集群”称号。结出产业“效益果”。培育玻璃生产及配套企业达76家,总产值近70亿元,市场份额高达80%以上,成为全国三大日用玻璃产业基地之一。结出百姓“幸福果”。帮助农民工拓宽就业创业门路,每年提供工资性收入8亿元左右,为辖区及周边近8000户家庭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
行千里,至广大。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山城玻璃杯装着就业大乾坤,“山城玻璃工”区域特色劳务品牌潜力巨大!
实践者说
区人力社保局党委委员、区就业和人才中心主任王宏伟:
合川区将“山城玻璃工”劳务品牌建设作为保障民生的重点任务。近年来,我区通过抓实组织领导,搭建区领导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健全“龙头企业+职校+行业协会+品牌专家”的运营模式,出台13条“山城玻璃工”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力争到2027年形成百亿级玻璃产业集群。
建设产业园区。目前,我区正在集中打造“一馆四中心”,即“山城玻璃工”博物馆、营销体验中心、试制中心、检测中心和创业孵化中心,孵化培育周边及衍生产业链小微企业100家,围绕“人才孵化+项目孵化+产业孵化”,开发玻璃应用场景和文创产品。
统一行业标准。挖掘“山城玻璃工”岗位特征,制定品牌管理办法,开发视觉识别系统,成立“山城玻璃工”实训基地、技能等级评价机构,开发设置玻璃职业技能培训工种,举办专业培训班共15期,培训人员500余人,通过校企共建、“培训+就业”模式,输送劳务人员万余人次。
促进产业发展。将“山城玻璃工”劳务品牌建设与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创业有机结合,建设7个村级就业创业服务超市,充实合川区玻璃协会队伍,培育劳务品牌承建单位10家,发展玻璃生产及配套企业达76家,总产值近70亿元,市场份额高达80%以上,吸纳就业7.6万人,直接带动就业8500人,间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就业21万人。
受益者说
重庆市合川区金星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工人李会:
我是土生土长的清平人,“山城玻璃工”劳务品牌建设让我们有了一技之长,让我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也提高了我们的行业认可度。特别是现在我们技术提高了,收入也增加了,获得感就更强了。
重庆市合川区金星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庞钧云:
“山城玻璃工”劳务品牌建设极大促进了合川玻璃行业的发展壮大,帮助企业培育了人才、提升了品牌影响力、打开了产品销路。重庆市合川区金星玻璃制品有限公司也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日用玻璃协会评为“中国日用玻璃十强企业”。(记者王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