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
在一江碧水、奔涌向前的涪江流域,有着一座拥有1300余载建成史的县城——重庆市铜梁区。这座美丽之城,因“山梁横亘,其色如铜”而得名。
这里是国际主义战士邱少云的家乡,也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龙灯龙舞文化之乡。这里的铜梁龙舞,不仅是举世闻名的文化符号,而且也蕴含着绵长深厚的人文精神。
昨日辉煌,今朝灿烂。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时代征程中,处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轴线上关键节点的铜梁区,重大项目持续布局,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形成,各项合作项目稳步推进……在共谋“一盘棋”,唱好“双城记”中,加快建设重庆西向发展桥头堡、努力争当成渝中部崛起排头兵,奋力打造“活力龙乡·美好铜梁”城市新名片。
盛夏时节,“行进涪江·川渝九地高质量发展媒体调研行”采访组走进铜梁,感受这座千年古城的焕新追求。 □行进涪江联合采访报道组成员重庆市铜梁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李慧敏合川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陈钰玲铜梁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产 业 求 强 打造新型储能新高地
陆续实现投产运营。海辰储能重庆基地创造了百亿级工业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次年投产”的“铜梁速度”。
以海辰为“链主”,吸引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虹吸效应”也正在显现:江苏厚生、河北兴恒、四川金汇能、福建科达……储能产业链正在不断延展,上下游企业不断增加,储能产业集群加速形成。目前,铜梁区正加快建设7平方公里新型储能产业园,打造包括锂电正负极材料、铝箔、铜箔、隔膜、结构件、储能装备制造、光伏电池片及组件、电池回收等项目的全产业链配套产业园。
今年4月,铜梁高新区与自贡市沿滩高新区组织召开的新能源行业产业链对接专题会上,重庆海辰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自贡国泰华荣新材料有限公司等来自铜梁高新区、自贡沿滩高新区新能源行业的重点企业及金融机构面对面“接链”,进一步提升铜梁区新能源产业链本土供应能力,强化成渝地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协同配套、融合发展。
“我们有三大应用场景,分别是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海辰储能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接下来,公司将把这三大应用场景从示范项目开始做起,逐步落地生根,然后再辐射到整个重庆以及西南片区,最后推广到全国。
蓄力而生,奔向未来。这一幕幕场景,将一张新型储能蓝海赛道上的蓝图清晰铺开——海辰储能决定将其第三基地继续落户重庆铜梁,打造“百G储能、千亿产值”的单体企业。今年4月,年产56GWh新一代储能锂电池及22GWh储能模组生产线,以及储能电芯、储能模组、BMS、储能集装箱及系统集成和研发中心也落地铜梁。海辰储能项目一期和二期全部达产后,将有望实现年产值近400亿元。
乡 村 求 美 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何以建设一个“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足富裕”的和美乡村?在铜梁区侣俸镇保乡村的“巴岳农庄”采访调研时,这里的探索让记者眼睛为之一亮。
走进保乡村,但见改造的成片农田层层叠叠,一片翠绿,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生机盎然,蔬菜大棚里的番茄、青椒长势喜人。务工的村民背着背篼,在“巴岳农庄”设施蔬菜科技园采摘螺丝椒,放眼望去,处处是丰收景象。
据介绍,从去年起,按照“基层组织搭台、工商资本进村、综合经营增效、公司治理赋能、整村推进共富”的工作思路,铜梁开展“巴岳农庄”乡村振兴试点建设,从组织形式、投入机制、经营模式、分配方式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手,破题革新,努力探索一条以产业振兴为基础带动组织人才文化生态全面振兴的新路子。
相较以往的“村集体+公司+农户”方式,“巴岳农庄”这一模式有何不同?带着这一思索,记者对此进行了一番详细求解。
首先,和以前只能以土地入股不同,有地成员用土地入股,无地成员可用资金入股,村集体用闲置资产入股。分红方面,采取“保底分红+效益分红”的方式,村民土地入股保底收益不受巴岳农庄股份公司盈亏影响,在集体经济产生利益时村集体内部二次分红。为确保本村群众利益,以资金方式入股的只能是本村村民,且入股金额不得超过全村平均数。
在经营方式方面,“巴岳农庄”模式把土地、种子、技术、农资、品牌、销售统一起来,把劳动密集型的种养环节按统一的生产标准交由农户、大户或专业合作社负责,推动“大基地、小单元”,把统一经营和小农户“精耕细作”的优势结合起来,从而在提升效益的同时,让老百姓也能受益。
在农村发展产业,归根结底是要让老百姓受益。“巴岳农庄”将以往农户的粗放种植变为规模化、精细化种植,成效究竟如何?
“去年9月栽种螺丝椒和番茄,采摘可以从去年11月一直持续至今年6月。”保乡村党支部书记张文峰介绍,以设施蔬菜科技园为例,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亩产在3000斤左右,而在科技园里亩产能达到13000斤以上,且产品的品质更好,售价也更高,老百姓的收益也就更多。
保乡村村民王延英正是受益者之一。“巴岳农庄”建设试点后,村里成立蔬菜配送中心,整合20余种外地和本地蔬菜,统一整合包装后运往重庆各大商超。不仅为集体经济增收,还解决周边村民的就业问题。王延英来此务工,就有了三份收益:入股土地的保底分红、个人务工性收入、村集体经济利润分红。
经过一年多的试点,“巴岳农庄”成为了铜梁区以产业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集成化、系统化问题解决方案。今年开始,铜梁区将按“整村成片、整镇多村推进,社会资本有序替代”的原则,每年启动一批,通过建点、连线、成片,推进“巴岳农庄”整体打造,形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片。2023年,将扩面建设到10个镇街47个村,力争到2035年实现全区全覆盖。
文 旅 求 活 擦亮文旅融合新名片
“一城山水、千年文脉、万般欢喜!”
在铜梁北部的涪江与琼江两江的交汇处,有着一座兼得“山水之灵”与“人文之胜”千年古城——安居古城,这是重庆市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山水古城,有着“中国第四大古城”美誉。这里城墙城门耸立,老街起伏蜿蜒,漫步在长长的青石板老街巷里,处处萦绕着浓郁的历史气息,让广大游客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川渝等地群众周末及其旅游的重要打卡地。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和合共生。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擦亮与叫响“周末到铜梁”这一品牌,早在前两年,一首《周末去铜梁》的铜梁原创歌曲便引爆了“周末到铜梁”乡村旅游热潮。而现在,“周末到铜梁”不仅仅是一句宣传口号,更是铜梁全区正在努力打造的一大系统工程,旨在实施龙头项目引领、新兴业态补链、旅游要素强基、赛事节会扩面和营销品牌提升五大行动,打造高品质、短途游、深体验、慢生活的周末“微度假”模式,在激活文旅新业态的同时,让更多游客感受到铜梁龙乡的魅力与惊喜。
在节假日或周六,非遗山水实景剧《追梦·铜梁龙》,就会在铜梁的巴岳山玄天湖畔盛大上演。实景剧讲述了一条小鲤鱼坚守初心、克服困难,并最终跃过龙门化身为神龙的故事。演出中,水云龙、荷花龙、大蠕龙、彩带龙、风筝龙、竞技龙、夜光龙、稻草龙、火龙等龙舞品种轮番上场。60分钟的视听盛宴,是一场铜梁千年非遗传承的浪漫遇见。
在蒲吕街道康龙溪,人们常来此避暑戏水,欢声笑语传遍山野;在水口镇树荫村,蜜桃香气扑面而来;在土桥镇六赢村,万亩荷花带来“荷塘月色”美景……2023年,铜梁区进一步在全域开展“一镇一主题”乡村节会。这些节会分布四季、贯穿全年,每个节会都充分展现地方特色。通过开展乡村节会,28个镇街充分挖掘资源,把产业、文化、旅游等方面的独特资源培育成消费业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全域皆景,四季可游。特别是在今年,铜梁区还制定了《“周末到铜梁”品牌提升行动方案》,提出全力将铜梁打造成为成渝地区微度假重要旅游目的地,形成全域化推进、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的全要素文化旅游体系。在这里,既有让游客赏铜梁龙舞、品非遗美食的非遗民俗游线路,也有感悟红色流芳故事、聆听英雄事迹的红色经典游线路,同时有享受惬意时光、游览古城风光的古镇休闲游线路等,这些线路成为到铜梁短途游、周末游的标配,以铜梁高质量的文旅产业促高质量的三产发展。
拼字当头,蓄势而上。如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铜梁正持续深入地围绕重庆市委确立的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个“一号工程”,全力打造产业高地、文旅胜地、宜居美地、民生福地,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治理优的现代化新铜梁,奋力在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上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美丽的铜梁城区安居古城
铜梁高新区铜梁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