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2022年06月17日
新闻内容
第A3版: 要闻
新华小尖兵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等派报,一面走,一面叫,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这是当年家喻户晓的电影《报童》的主题曲。今天,当我们重温这首歌曲时,眼前仍能浮现出报童们脚穿草鞋,身挎布袋,满身泥泞,手中挥舞着《新华日报》沿街叫卖的情形。当年在重庆,就是这些被誉为“新华小尖兵”的报童,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下,将党的声音送进了国统区的千家万户。他们绝大多数还是青少年,却对党无限忠诚;他们虽遭受关押毒打,却甘愿奉献一切。这是怎样一种情怀,怎样一种精神?
  新华日报社最初没有自己的报童队伍。1939年,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对《新华日报》采取“只准印,不准卖”的扼杀政策,没有人敢卖《新华日报》。于是,报社便开始培养一些胆大的流浪儿童建立自己的报童队伍,最多时达到130余人。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为揭露事实真相,报童们机智勇敢地与特务周旋,将印有周恩来“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题词的《新华日报》送到读者手中。面对特务的抓捕、毒打,报童越战越勇,到街上散发报纸。这是电影《报童》的高潮,也是历史的真实写照。
  据统计,1941年2月4日至16日的13天中,有11名报童被关押殴打达35次。2月4日这一天,国民党宪兵在重庆两路口逮捕了4名报童,扣押了几捆《新华日报》。报社同志多次交涉无效,直到周恩来亲自打电话给国民党谈判代表张冲提出抗议,4名报童才得以释放。
  据《新华日报》发行科主任罗戈东回忆,“皖南事变后,发生过多次报童被国民党军警特务逮捕、毒打的事件。黄光武、石永祥、李云甫等报童被打伤,甚至口吐鲜血,伤势未愈又开始卖报。我为他们请医敷药,也被他们那种勇敢坚强的精神所感动。我很高兴他们在斗争中逐渐成长”。《新华日报》日发行量从国民党封锁时的200余份,逐步上升至5万份之多,而国民党《中央日报》日发行量仅1万余份,两个数字的对比,充说明报童们的无畏付出和辛勤劳动发挥了巨大作用。
  “编得好、出得早、销得多”是新华日报社全体同仁奋斗口号。所以,无论酷暑还是严冬,报童们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起床,天不亮就背着重达20斤左右的报纸,往返步行几十里甚至上百里去送报卖报,但是他们从不叫苦叫累,即便去最危险的地方也从不退缩。
  1943年春,原本负责南岸汪山、黄山路线的报童被特务抓去,读者已经好几天没有收到报纸。罗戈东和营业部主任孙达成经过仔细考虑,选中了胆大心细的报童蒋维芳,并与他进行谈话。罗戈东介绍情况说:“汪山、黄山一带是蒋介石居住的地方,国民党防范很严,《新华日报》的发行难度很大。但是,山上有很多学校,我们要让《新华日报》去占领各个学校,让那里的人民都知道我们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前方打日本鬼子的胜利消息!这一带是最困难的地方,小蒋,你敢去吗?”蒋维芳不犹豫地回答道:“敢去!”(学习强国重庆学习平台供稿)

备案号:渝ICP备08002051号
《合川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地址:合川区南园路225号 邮编:401520
新闻热线:42740168 投稿信箱:hcbs11@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