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开车时间不短,但车技并不精湛。有一次,停车时因为车位线不清楚,笔者就以旁边停的车辆为参照物,但总
感觉没有停正,下车查看时才发现,原来是因为旁边的车没有停正——这是选择了错误的参照物。
什么是参照物?是指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或彼此不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研究物体是否运动时,我们选择的参照物很重要。在生活中,我们选择参照物更是重要,因为它左右我们价值取向。
对一个共产党员来说,政绩观就是最好的参照物。它能推进工作,建立可持续的干群关系,体现党员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
什么是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是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员干部的奋斗目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是否有获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就是检验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换句话说,政绩观就是民心观,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老百姓满意就是得民心,反之就是失民心。
正确的政绩观从哪里来?从群众中来。只有党员干部做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永远站在群众之中,当好人民的勤务员,才能懂群众,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助群众,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靠群众,依靠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政绩观从群众中来,也在群众中发展。对党忠诚,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增强底线思维、系统思维等,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一言以蔽之,即心怀人民、忠诚于党。用古人的话来说,则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基层的党员干部,除树立“民心观”外,还要关注党中央方针政策,最高层关心什么、强调什么,必须深刻领会。在执行国策大计过程中,不能只看群众或眼前的需求,做出竭泽而渔的“蠢事”、徒劳无功的“假事”、吃力不讨好的“虚事”,必须经得起历史与现实的考验,对子孙后代负责、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
笔者以为,我们的基层党员干部,如果只发展经济而不注重民生,这是政绩观的错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物质匮乏,需要发展经济;现在经济发展起来了,民生工程也需与之俱进。比如修健身休闲的公园、运动场所,搭建抱团养老、扶危济困的公益平台等,让老百姓共享经济发展成果,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拥有正确的政绩观,必须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厚植为民情怀、砥砺忠诚品格、守牢拒腐防线;坚信“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的从政理念,担负起造福一方的责任,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考验;坚守“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人生信条,摒弃私心杂念,不谋个人利益。以上种种,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