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2022年05月11日
新闻内容
第A3版: 要闻
风华正茂的他们远涉重洋﹃取经﹄救国
1920年前后,190名巴渝青年从重庆启程赴法勤工俭学——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接5月10日3版)
  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小平结束了在巴耶中学的俭学生活,来到法国南部城市克鲁梭的施奈德钢铁厂当了20多天轧钢工,此后又在其他工厂打短工维持生活。他后来回忆:“每天随机器运转……稍有疏忽,就被烙伤。”
  1922年,法国经济好转,邓小平来到小城夏莱特的哈金森橡胶厂做工。“在这里,邓小平逐渐接受了革命思想。”周勇说,在赵世炎、王若飞等的影响下,邓小平开始阅读一些关于社会主义的书报,如《新青年》等。
  邓小平后来在日记中回忆:“最使我受影响的是《新青年》第八九两卷及社会主义讨论集……每每听到人与人相争辩时,我总是站在社会主义这边的。”
  1922年6月11日,邓小平离开夏莱特来到巴黎,不久后正式加入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他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并为之奋斗一生。
  很多人都和邓小平一样,在留法勤工俭学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研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走上了革命道路,聂荣臻也是其中之一。
  “拯父老出诸水火,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况男远出留学,所学何为!决非一衣一食之自为计,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有食也……”
  “这封聂荣臻写于1922年6月3日的家书,标志着他的世界观发生根本转变,即由实业救国转向社会革命。1923年春,他经赵世炎、刘伯坚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聂荣臻元帅陈列馆相关负责人说。
  聂荣臻在回忆录中说:“这一段的生活,在我的头脑里的烙印很深,因为这在我一生经历中,是完成世界观的根本转变、真正走上革命道路的起步时期。革命的起点是永远难忘的。”

一座故居赓续留法勤工俭学记忆
  “这里是周贡植的故居,他是一位烈士,大家和我一起来了解他的事迹吧。”近日,7岁的女孩儿王晓凝对着爸爸王松的手机镜头说。
  王松有一个社交账号,专门用视频记录女儿的成长。让父女俩感触的是,这位和邓小平等一同赴法的青年,1928年牺牲时年仅29岁。
  2019年7月1日,修缮完成的中共四川省临委会扩大会议会址暨周贡植故居对外开放,“初心·使命·奋斗——巴渝地区早期共产主义运动文物史料展”同时在故居开展。去年,该故居获评“2020年度重庆市文物利用优秀项目”。
  展览中,周贡植留法贷款收据、盎特莱蓬号邮轮模型等史料和藏品,立体、生动讲述了邓小平、周贡植等川渝青年以重庆为起点,向西方学习,立志改造中国的故事。
  说起周贡植的史料,周勇谈到了去年的一个发现。当他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查阅父亲周永林向该馆捐赠的文物史料时,无意间发现其中有一张周贡植亲笔签名的明信片。明信片正面是周贡植的照片,背面是他的手书“中华民国十三年八月十二日深山君为余摄于蒙达尔之一运河边”,落款为“文楷”。经鉴定,这是周贡植的唯一存世手迹,十分珍贵。
  除了周贡植故居所在的九龙坡区外,一些区县也十分注重挖掘和利用留法勤工俭学史料。巴南区档案馆珍藏了近90件留法勤工俭学档案,计划今年结集成册出版,让尘封的档案“活”起来,服务于学术研究。江津已推出《冉钧传》,并正在整理钟汝梅烈士事迹,筹备钟汝梅烈士资料陈列室。
  “我建议在今天的重庆第二十九中学(重庆留法预备学校所在地)辟出展厅,全面展示从重庆出发的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群体的求学和革命之路。”周勇建议。
  他表示,如今,我们更应具有家国天下的博大情怀,将个人理想奋斗融入祖国建设,勇担时代使命,努力为祖国的发展改革贡献力量,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学习强国重庆学习平台供稿)重庆留法勤工俭学分会预备学校赴法学生代表名册

上一篇 返回 下一篇

备案号:渝ICP备08002051号
《合川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地址:合川区南园路225号 邮编:401520
新闻热线:42740168 投稿信箱:hcbs11@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