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2022年04月15日
新闻内容
第A3版: 要闻
红色星火在城口燎原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接4月14日3版)

火种逐渐燎原
  庙坝镇位于城口南部与西部交通要道交汇点。离镇政府不远处的青山下,有一座中西合璧的砖木小楼:歇山式屋顶、青色条石和青砖砌墙、拱券造型的门窗,二楼临街有一条长廊。
  “这是解放前当地唯一的一座洋房,由大地主王丕基所建。”庙坝镇干部冯乔明说,小楼记录着一段光辉的历史:1934年2月和同年7月,李先念的红三十军与王维舟的红三十三军先后在此驻扎。如今,这里已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入川,建立起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10月,红四方面军在宣达战役取得胜利后,乘胜挥戈城口,解放了城口西南部地区。中共川陕省委决定成立中共城口县委和城口县苏维埃政府。
  就在这年冬天,国民党川军接连向川陕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六路围攻”,城口是东线的重要战场。
  1934年2月,红三十军负责东线突围。时任红三十军政委的李先念,率领部队翻越海拔2000多米的八台山进入城口。
  张合轩告诉记者,李先念在城口战斗的时间不长,但城口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上世纪五十年代,李先念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时,听说财政部的曾国坚是城口人。他热情地握着曾国坚的手笑叹道:“城口的山好大啊!我在八台山上打过仗,那时正下大雨,山陡路滑,打了一天把敌人赶跑了,晚上就在山上的庙里宿了一夜。”
  在城口时,红军不仅行军作战特别艰苦,生活也十分困难。部队将领跟普通战士和百姓一样,只能靠玉米糊、野菜填肚。
  即便条件艰苦,红军依然保持旺盛的战斗力。1934年6月15日,王维舟率领红三十三军攻破城口县城,城口县城再度被红军解放。随后,红军摆出“打下夔巫”的架势。正在对以通江为中心的川陕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的四川军阀刘湘又惊又惧,从“围剿”的部队中抽调出超过红军4倍的兵力进攻城口、万源,以防红军威胁下川东地区(现万州至巫山一带),与在彭水活动的贺龙部会合。
  这一兵力调动打乱了刘湘原定的“围剿”部署,也正中红四方面军调敌于预定战场歼灭的计划。在城口,红四方面军的第四军、第九军、第三十军、第三十一军各一部和第三十三军5支队伍,与川军和地方土匪武装进行了大小百余次战斗,歼敌2000余人。
  “城口所在的东线战场的胜利,为红四方面军最后粉碎川军‘六路围攻’、巩固川陕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张合轩说,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不仅策应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也为红一方面军长征北上大幅减轻了压力,成为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与此同时,红军在城口一边歼敌剿匪,一边开展根据地建设,发展党组织、建立苏维埃政权、训练地方武装。这期间,全县建立了5个区委、9个乡党支部和6个区苏维埃政府、24个乡苏维埃政府、80多个村苏维埃组织,形成了完整的县、区、乡、村苏维埃政权组织体系。在红军战斗版图不断扩张、战争不断取得胜利的同时,川陕革命根据地也成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
  “我家族有七八个人参加了红军,包括我的祖父冯贤忠。”冯乔明自豪地说,当时仅庙坝参加红军的青壮年就超过300人。
  据统计,当时城口全县仅有5.7万人,其中就有近4000人参加革命,600多人参加红军。红军传播的革命火种,在城口已呈燎原之势。(未完待续)
  (学习强国重庆学习平台供稿)

备案号:渝ICP备08002051号
《合川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地址:合川区南园路225号 邮编:401520
新闻热线:42740168 投稿信箱:hcbs11@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