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2022年03月07日
新闻内容
第A2版: 要闻
水波洞村的“致富经”
——记盐井街道水波洞村党支部书记罗会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 甘晓伟 文/图
  一张朴实爽朗的笑脸,一个利索矫健的身影,她每天来回于这片心中的热土,周而复始从未停歇。今年58岁的罗会,现任盐井街道水波洞村党支部书记。从20岁左右,她就一直在这里担任村干部。她不仅是水波洞村土生土长的活字典,还是这个村经济发展的见证人和领路人。
  2月25日,记者来到水波洞村党群服务中心见到了罗会,此时的她正在核算村里拖车运输的相关账目。“我们依托当地的矿山资源,吸引了城区一些工矿企业在村里投资建厂,然后我们修建了停车场,还买了两台拖车,依靠这些企业搞运输,光这两项每年就为村集体创收40多万。”罗会告诉记者,十几年前,这个背靠山地的小乡村还相当贫穷落后,当时为了促进增收,水波洞村党支部就抓准时机,依托山上丰富的石子矿,吸引了一些工矿企业在附近投资建厂,还顺势引导了村民就业,发展了集体经济。
  这两年,在绿水青山的乡村振兴战略引导下,村“两委”也为水波洞村制定了依靠山地发展种植的规划。罗会首先带领村民出外考察,引进了一批适合依山种植的项目,同时邀请返乡创业人士,联合村集体及村民以土地入股形式成立了公司,目前种植了青钱柳,沃柑,桃子,李子各100多亩。
  这些引进的种植项目中,沃柑是最早在村里落地的。项目落地就得有人来基地务工。土地入股的村民中,一部分在外打工,还有一部分没有出外打工的村民,村民张朝英就是其中之一。“以前收入不高,就种点联产地,收入只够生活。现在土地有分红,还可以就近打工,一般都是100元一天,我一个月光打工就有两千多元收入。”张朝英告诉记者,由于传统种植收入低,这些年,她也放弃了自家土地上的耕作。把土地入股到公司后,张朝英就没打算再搞种植了,转而发展起了养殖业。不忙的时候就她去种植基地打下散工,这两年已经在基地拿到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据了解,水波洞村现有的产业已经带动200余名村民参与其中,村民人均年收入也从过去的8000元提高到现在的1.8万元
  发展特色产业种植助力村民增收村里引进的青钱柳种植项目,是罗会特别看好的一个特色种植项目。青钱柳的叶片富含黄酮类、生物碱等活性物质,以及人体所需的钙、镁、钾等矿质元素。制成茶叶后,对降血糖、血压、血脂有一定功效。
  “青钱柳引进是贵州盘县一个朋友介绍的,医学界有论文出来。原来不知道,现在网上都搜得到,而且它是树木,比水果好管理。”罗会兴奋地介绍道。青钱柳项目落地后,很快就传遍了全村,树叶的保健功效让村民看到了这个特色种植项目的潜力。这一下,让一些在外经常打工的村民,有了回村种植青钱柳的愿望。
  “比以前种庄稼轻松多了,维护就是除草、剪枝,施肥也比较少,我在这里上班一个月两三千,一年也有两三万收入,比外面打工稳定多了。”在青钱柳基地打工的村民张信伦表示,以前在外地打工,孩子一直没时间照顾,虽然现在的工资比不了在外打工的收入,但是张信伦还是很喜欢在家陪伴家人的生活。
  村里引进的青钱柳生长很快,去年年初就迎来了第一次春茶采摘,顺利完成了烘焙制作,并且在村里完成了分装制成保健茶后,已经基本完成了销售。据顾客反馈回来的信息,以及对茶叶口感的评价,让罗会有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的信心。而像张信伦这样,学会了制茶技术的村民,又在制茶车间拿到了另一份工资,他每月的工资加起来也超过了四千元。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依靠山地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产业的同时,罗会又把目光投向了乡村旅游。因为水波洞村背靠的山上有一个奇特的水溶洞,如今已经开发出来。这两年,盐井街道通过游船经常接待从钓鱼城那边一路游玩过来的游客。“村里有个水溶洞,到这里的游客,无论是在洞里品青钱柳茶,还是去登山游玩,用餐时间都要品尝一下这里的溶洞豆花,体验一下田园特色的休闲生活。我们打造了溶洞餐饮600平方米,仅去年就接待游客3000人,创收10万元。”罗会高兴地说道。
  在谈及未来规划时,罗会表示,乡村旅游大有可为,未来两三年,水波洞村还要在旅游上加大投入。不仅要开通观光步道,还要修建乡村民宿,让全村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如今,已经担任三十年村党支部书记的罗会,见证了过去,也更加展望着未来。罗会(左)与村民交流沃柑种植技术

备案号:渝ICP备08002051号
《合川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地址:合川区南园路225号 邮编:401520
新闻热线:42740168 投稿信箱:hcbs11@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