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3月23日3版)
抗战爆发后,为保存民族工商业,支援抗战军需用品,一部分民族资本家克服重重困难将工厂内迁,大批工商实业界人士纷纷汇集重庆。
然而,这一爱国行动却没有得到国民政府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支持,国民政府还凭借政治军事的特权,加大经济垄断,吞并和排挤大批私营工厂,使工商界人士陷入重重困境。
为此,他们多次向国民政府请愿,要求解决内迁工厂的困难,但国民政府根本不予理睬,这更加促使工商实业界对国民政府产生强烈不满。他们深刻意识到,唯有建立自己的组织,才能使自己的要求和利益得到尊重和满足。
于是,工商实业界人士每个星期五都聚集在白象街西南实业大厦,一起交流对国内局势和国民经济体制的看法。这种集会在当时被称为“星五聚餐会”。
1945年10月,在黄炎培的邀请下,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人周恩来出席了“星五聚餐会”,并发表了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命运息息相关的演讲——《当前经济大势》。周恩来的这次讲话,极大地增强了工商实业界对中共的信心。自此,民族工商业者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帮助和推动下,开始酝酿建立新的组织。
1945年12月16日,为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维护民族工商业的利益,以黄炎培为首的中华职教社,胡厥文、章乃器为代表的迁川工厂联合会,卢作孚、刘航琛为主的西南实业协会等,在白象街西南实业大厦发起成立中国民主建国会。大会选举黄炎培、胡厥文、章乃器、施复亮等人组成领导机构。从此,一个新的政党步入了中国的政治舞台。
民建成立后,积极投身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爱国民主运动中。在“较场口”“沧白堂”“下关”等事件中,揭露国民党统治集团扼杀民主运动、坚持独裁内战的阴谋,以促进民众觉醒。在全国解放前夕,民建又通过多种渠道,以各种方式向广大群众特别是工商界介绍解放战争形势,介绍解放区情况,宣传中共经济政策,安定人心,为迎接解放和建立新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青年大厦的科学民主旗帜
党派名片九三学社
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前身为抗战后期一批进步学者发扬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以民主和科学为宗旨、在重庆组织的民主科学座谈会,后改建为九三学社。
从渝中区人民公园入口下行数米,有一块红色花岗岩纪念碑,碑身正面刻有“九三学社成立旧址纪念碑”几个大字,背面镌刻有《九三学社成立宣言》。这块纪念碑距当年召开九三学社成立大会的重庆青年大厦旧址约40米。
“九三学社成立旧址纪念碑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它向世人揭示了九三学社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风雨同舟,贡献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光辉历程。”林勇说。
九三学社的源头要从自然科学座谈会说起。
自然科学座谈会始于1939年春天。当时的中国,国难日亟,南京沦陷,武汉失守,如何才能守我国土,外御其辱?抱着科学救国理想的知识分子走到了一起。在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人周恩来等的帮助下,以重庆中央大学梁希、金善宝、潘菽等人以及重庆大学谢立惠为核心,成立了自然科学座谈会,并于1940年5月4日开始参加编辑《新华日报》“自然科学”副刊,介绍科普知识、工业建设等。
皖南事变后,国统区充斥着白色恐怖,自然科学座谈会慢慢停止了活动。1944年,重庆科技界、文化界、教育界的一些知识分子对时局极感焦虑,常到许德珩家座谈、交换意见。他们一致认为,要民主、要团结、要抗战到底,并把座谈会取名为民主科学座谈会。后经周恩来等授意,自然科学座谈会的部分成员由潘菽介绍,先后以个人身份参加民主科学座谈会,构成了该会的主体。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民主科学座谈会于9月3日集会庆祝。为纪念抗战胜利,为了彼此的共同信念和政治上的相互帮助并保持联系,许德珩、禇辅成、梁希、潘菽等建议把民主科学座谈会改成一个学术团体,以便回到各地继续活动。于是就以当天9月3日为名,称作九三座谈会。
9月12日,毛泽东邀约许德珩和夫人劳君展赴宴。席间,许德珩向毛泽东介绍了九三座谈会的活动和今后的打算。毛泽东说,你们这个高级知识分子的组织,人数虽少,但都是知名人士,有相当能量,在时局动荡发生重大变故时,可以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对社会是有影响和作用的。他建议九三座谈会应成为永久性的政治组织。
在毛泽东的鼓励和启发下,许德珩等人于1946年2月成立了九三学社筹备委员会,积极进行工作。5月4日,九三学社在重庆正式成立。
(学习强国重庆学习平台供稿)